'微博诞生以后,不但博客冷了,而且历史也流行微缩版了。这不,各个版本的'微历史'层出不穷,黄一鹤的《微历史:1911~1949民国圈子》便是其中之一。与路卫兵的《微历史:1840-1949历史现场》有所不同的是,这本微历史是以民国以来军阀派系的'圈子'为线索的,正是这些'圈子'的存在,改变了中国历史。'
'
《微历史》说白了,就是用一句话,表述一个细小的历史,而且,这里的'历史',很少有先入为主或者盖棺定论的价值评判,相反,更多的是历史人物的真情流露和生活点滴,透过形形色色的'微历史',我们可以了解教科书背后的历史细节,可以用平常人的心态来体味历史人物的喜怒哀乐。无论以什么为基本单元,这一点差不多是共同的。我对微历史这种题材,是有所保留的。如果作者(严格的说,应该叫编辑,因为微历史,无论内容,还是图片,差不多都是从尘封的史料或者百度百科中,剪贴过来后稍加分类加工形成的)的选题或者构思,有一定的思想或者价值取向在里边的话,还有一点历史价值,否则,如果只是简单地剪贴堆砌,充其量就是一本历史趣闻轶事集,根本不值得推崇。不过,以'圈子'为基本单元来回顾这段历史,还算有些创意。至少,读者能够了解到近代以来的军阀派系,甚至能够看到军阀派系分裂给国家民族带来的灾难。'
'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中国历史的基本矛盾之一。如果中央强大到可以对抗地方割据时,往往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盛世,一旦中央势微无法对抗地方之时,则是社会动荡改朝换代之日。近代以来,在对抗内忧外患的过程中,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灭亡,湘军、淮军、北洋、革命军先后崛起。辛亥革命后,北方的北洋军分裂为直皖奉,南方拥护革命的'革命军',更是军阀满地,桂系、粤军、滇军、湘军、川军等。国民政府北伐后,虽然形式上统一了中国,但是这仅仅是形式上的,蒋介石虽然是国家元首,但势力仅仅限于江浙地区,东北的张学良,西北的冯玉祥,山西的阎锡山,山东的韩复榘,桂系的'李白',云南的龙云卢汉,四川的刘湘刘文辉,广东的陈济棠,都是掌握军事新军阀,此外,还有汪精卫,胡汉民等代表粤系势力的国民党元老,以及青海等地的马步芳马鸿逵等。即使在国民党内部,留日的与旅欧的;黄埔军校的,讲武堂,士官学校的,都是派系林立。可见,国民政府内部事实上是四分五裂的。因此,军阀派系其实就是民国政府的'圈子',这些'圈子'基本上以地域为主,以师承出身为辅。'
'
政治军事层面的'圈子'多了,对国家民族来说,往往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内耗。由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天人合一的'大一统'思想,始终缺乏通过协商谈判解决分裂的基因,因此,解决内耗的办法,便是通过政治斗争和军阀战争消灭异己。这样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地方军阀为了保护自身力量,习惯性的选择损害国家和民族利益,'九一八'事变,便是如此。然而,日本的入侵,在摧毁国民党军阀割据,派系林立的同时,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近代化进程。可以说,1911-1949年大大小小的'圈子',是日本敢于'蛇吞象'而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也是国民党'三民主义'失败并败走大陆的根本原因。'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