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的名流-《扬州民国建筑》书评
扬善。胡显伯生前虽有巨富经手,死后棺内随葬只有四件:一方砚台,一颗帽顶,一个泥盒,一面会章,与墓主人生前地位形成的反差,恰恰表现了他人格的超凡境界。胡氏对己节俭传家,一张白纸必正反两面全部写过,才弃之不用;五子女吃饭时若有一颗米粒掉于碗外,也须拾起吃下。而对人则以乐施面世,他将家堂取名施善堂,凡扬城善举,他无不倡和,小秦淮河'板桥'便是他当年出资建成;每至寒冬,他自办粥厂;每至除夕,他接济隐贫。所以他被推为'扬州红万字慈善会'总会长。
崇儒。胡显伯诗文皆佳,为冶春后社成员,他在萃园桥赏雪,遂即景成句:'鸟飞天未烟,人立桥头雪。'闲暇一卷在握,至老不辍。为了发掘扬州风景遗产,1936年,他策划并捐资出版了《扬州揽胜录》,著者王振世在自序中致谢:'其膏火纸墨之费,则均由胡君所给。'此书7卷涉及名胜160处,是继《扬州画舫录》之后,又一本研究扬州风物园林的珍贵史料。
倡教。重教育人也为胡显伯终生所好,他曾经是震旦中学校董。对于家贫无助子女,则竭力培育,视同己出。
好雅。曾担任上世纪30年代'扬州风景委员会'委员的胡公还颇具风雅,他既能诗书,又精音律,自号竹西箫史,所以广陵琴徒曲友常聚会于息园,赋诗调弦,好音不绝,完全是一派维扬文士风韵。
胡显伯虽然享年只有68岁,然而他的社会角色如此多彩,他的传奇经历如此丰富,于是,我看到了一个高密度的生命质态,一个高质量的人生运转,我不能不对扬州的地杰人灵发出赞叹!
解放后,息园并入萃园,但胡公亲手所植穿天榆一株,仍冲天立于园内,老干虬枝,郁郁葱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