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道德不是平空产生的,而是与一整套制度相关的。最简单的讲,有法律。法律和道德,都是加诸于我们的规范。但道道主要依靠的是内化的手段,而法律则为外在的强制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舍法律而谈道德,只能流于空谈;弃道德而专法律,大概也只能做成秦帝国了。
我讲到这里的意思是说,中国人的道德不行,两个主要的原因是:1、道德处于被逆淘汰的位置。2、道德不行,主要是因为法律等强制的规范没有做好(客气点说,只能说是没有做好,呵呵)。
但还有第三个主要的原因:道德是需要环境的,除了法律环境,还需要社会环境。打个比方说,《连城诀》里的花铁干,他本来是名士,很有道德。但是到了极端的条件下,他的不道德的一面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我们当然可以用人性本恶或者他本来就是伪君子来解释,但我觉得,我们应当承认,每个人的人必更面,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这种本能在一个合理的条件下,不但可能达到自身的趋利避害的要求,而且也可能帮助他人达到趋利避害。但如果出现极端的情况,个人与他人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无法两利,怎么办?这时候能舍已为人,当然是道德的,但这实在是与人的本性不符的。怎么办?所以,一个合理的社会条件,是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这就是第三个主要原因了。
比如说你举的例子,那位司机为什么采取这种手段呢?我觉得不能用'他是杀人狂'来解释。而是他担心:1、送去医院,付不起费,今后赔不起钱;2、如果他说出车牌号等信息,自己会坐牢。
为什么我们很少听说发达国家有这种事?很简单。在一个好的社会里面,撞了车,打个电话给保险公司,会有专业人士前来解决,一般程度的小事故,人家根本就不用吵架来解决(多累啊,是吧)。
而在中国,这些恐怕一时之间还难以达到(如果你不是达官贵人、或商贾巨室的话)。
道德这个东西,固然可能说是一个人的自我修养,但它的效用的发生,通常是与他人相联系的。你今天不排队,那些,必然加重了他对社会、对道德的不信任感。到了一定程度,他也会采取不排队、随地吐痰等方式,来发泄他的不满。这样,这种不道德的小事聚积起来,就会成为整个社会的不道德。这种事情,真的是成也难,毁也易。但不幸的是,三十四年前,中国有一场大不幸,把人的道德毁坏殆尽了。
今日的种种不道德,很多人归因于市场经济,以为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所以人们都不道德了。其实大谬。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面(你知道是哪一段吧?),家长如何教导孩子们呢?第一件紧要的事,是'出去不要讲真话'!我们今天再听那段岁月的故事,通常都已简化为某人受难的故事。但是,那又不是地震,是谁让他们一个个的受难了?至少不是外国人吧。那段岁月,将人性之恶充分的发挥了出来。正是由于整个那段历史造成了俯仰真空,才导致了人们唯利是图,只相信钱,别的什么都不信。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