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地方制度“官府本位”:官员不搜刮只能饿死-《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书评

  魏光奇的《有法与无法'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是一部扎实而有见解的学术专著。这部著作有'考据',有'义理',利用包括历史档案、地方史志、官方典制、私人著述在内的大量史料,从现代政治学的视角深入剖析了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实况,并使人对于作者的'经世意识'恻然有所感。

  早在宋代,苏轼就用'(有)法'与'无法'来概括汉文化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社会政治差异。近代思想家严复出于改革、救亡的热忱,又借用这对范畴来进行中西社会政治制度的对比,认为西方国家'无法与法并用而皆有以胜我'。严复的意思是说,西方在社会政治制度方面'自由平等',各个社会成员、社会阶层'联若一体',有'无法'色彩;另一方面,其各项行政、法律制度又十分健全,十分明确,运作规范,处于'有法'状态。中国则与此相反,其社会政治制度'有法',各个社会成员、社会阶层无自由、不平等,尊卑判然;其行政、法律方面却处于'无法'状态,各种制度不健全、不明确,名实不符,运作随意。严复的这一观点,揭示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一个根本特征。但遗憾的是,严复的这一观点始终没有受到人们的重视。魏著《有法与无法》以严复的这一观点作为分析框架,不仅厘清了清代的州县制度及其运作实况,而且'以小见大',使读者透过这一窗口看清了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制度的特征。

  在魏光奇'有法与无法'的视角下,清代州县制度的特征可以一言以蔽之,叫作'官府本位'。州县官府不是什么'地主阶级的代表',而是一个自己代表自己、自己给自己谋利益的宗法性'自利集团'。在这个集团内部,充满着上级对下级的'役使、勒索与荫庇';而它作为一个特殊利益集团、权力集团,对于社会、民众的关系则是'盘剥、统治与镇压'。这部著作从各种史料中收集了大量生动有趣的事例,生动地揭示了清代州县政治的实相,既黑暗又令人哀伤。

  清代州县官上任,带着数十、上百名的师爷、长随和眷属,浩浩荡荡来到任所。若问他们千里做官,所为者何?是来造福一方吗?非也!他们全是来发财的。发谁的财?当然是老百姓的,而且是从最老实本分的老百姓身上搜刮。给州县官作帮凶的是从民间聘用的'六房'书吏和'三班'衙役。这些贪官污吏代表国家征收赋税、审理词讼,在行政的每一环节都挖空心思敲诈勒索,真所谓'雁过拔毛'、'贼不走空',普通百姓一不小心沾上他们,就会掉一层皮。当时人有'破家的县令'之说,说的就是州县官吏稍稍动一下手脚,就能搞得百姓家破人亡;做官一两年,就能搞得一方社会民生凋敝。那么就没有'好官'吗?有,不过所谓'好官',也只是搜刮百姓稍有节制者。若要指望州县官根本不事搜刮,则万万不可能,除非他全家饿死。而这种政治上的'悖论'与清代荒谬的制度设计有极大关系。

  在明代,国家留给地方官府开支的经费比较充裕,这为地方官贪污国帑提供了某些便利。清朝建立后尝试解决这一问题,其用心应该肯定。但在当时缺乏民主制度的条件下,它却无法建立一套真正有效的财政管理制度。于是,清代统治者们想出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要让地方官员手头没有什么钱,假定他们靠喝西北风就能生活。顺治、康熙年间,朝廷多次核减地方各级官吏的薪俸和办公费,使'官吏之薄俸,公费之奇廉,直等儿戏',官员靠俸廉'不足以自赡者十之居八九'。六房书吏、三班衙役不仅没有薪酬,就连办公所用纸笔、递解人犯所花差旅费也须自己解决,因此只能'借陋规以资生活','借鱼肉乡民以自肥'。于是,官吏贪污中饱、敲诈勒索就成为朝廷默许的'潜规则',无官不贪,无吏不榨。面对这种制度化的贪污,朝廷任何惩治和整顿措施都如隔靴搔痒,充其量不过是做做样子而已,直到大清朝玩儿完,也没能解决这个问题。

  官场上上下下一起'向钱看',一起玩儿命捞钱,其直接结果就是地方社会暗无天日,百姓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如衙役下乡办案,往往'引类呼朋,叫嚣征逐',搞得'妇女出逃,鸡犬不安';他们'指东话西,大言恐吓,饱啖鸡黍,勒索钱文,稍拂其意,辄咆哮詈辱',小民'惟有吞声受之'。为了勒索钱财,衙役往往不论原告、被告和人证一律私自管押,肆意凌虐,'勒令当烈日寒风之处坐卧,或以水泼地,或以尿桶粪缸一切秽物置之口鼻切近处',不给饮食,'俟其馁渴哀求,则昂其价至数十倍,甚至百钱不得一盂饭,数十钱不得一杯水';甚至结案以后,仍然私押,'大肆闹索必遂其欲乃止,而其家破矣'。

  吏治如此黑暗,国家却容不得百姓有丝毫反抗。'官府'这个'自利集团',绝不允许'民'冒犯他们的权威;民众与任何一个'官'的对抗,都被视为是对整个'官府'的挑战;民众的任何反抗,不论其理由是否正当,都必须首先予以镇压。为了维护官威、压抑民气,在解决官民矛盾冲突时牺牲公平、罔顾事实甚至颠倒黑白,被认为是必要的、正当的。如清代一位开明官员就说,一些百姓'聚众抗官',其原因虽然在于官员施政不当,但也必须予以镇压,否则'此事逞而彼事随之,此乡创而彼乡效之,相习成风,一蹶不可复振'。清代包括州县在内的各级官府,从来都是这样处理各种'民变'的。

  魏著指出,这种'官府本位'的制度,绝非清代所独有,而是延续了二千多年的'秦制'。对于'秦制',人们或称之为'封建制度',或称之为'君主专制',而魏著强调它的'官府本位'特征。这种说法,着实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几年前我听一位学者说,中国古代的典章制度是一笔珍贵遗产,其中有许多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东西,这或许不错。但魏著却活生生地描绘了'官府本位'制度的腐败和残暴,并有力地揭示了产生这种腐败与残暴的内在逻辑。在这种'官府本位'的制度下,无数善良的民众呻吟挣扎于天昏地暗的冥冥长夜之中,这曾是怎样一个世界!

  赵春水 《 中华读书报 》( 2011年02月23日10 版)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我用我法.无法而法-石涛传》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艺术普及型读物,石涛生平线索完整、清晰,语言通俗直白,附以传主年表,利于读者全面了解其生平l细腻呈现石涛亦僧亦俗的独特心理特点,不止于讲作品,而是立体式勾描作品与传主人生阶段之间的血脉联系。l图文珍藏版,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