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进贡中原王朝外,吴越统治者对丝绸的消耗也十分惊人,早在建国前的天复元年(901),钱镠回到临安家乡,'亲巡衣锦营,大会故老宾客,山林树木,皆覆以锦幄',甚至当年贩盐用的扁担也用锦加以装饰。'王节还乡兮挂锦衣,碧天朗朗兮爱日辉。功臣道上兮列旌旗,父老远来兮相追随。家山乡巷兮会时稀,今朝设宴兮觥散飞。斗牛无孛兮民无欺,吴越一王兮驷马追。'虽然描写的是钱镠衣锦还乡之荣,但从中也可见当时杭州丝绸生产的发展。
为了满足巨量的进贡和本身的奢侈性消费,吴越国在杭州设立了官营丝织作坊,据《吴越备史》卷一记载,其规模在唐末天复年间就'有锦工三百余人,皆润人也'。从'王令百工悉免今日之作'可知,这些工匠是官营作坊中从事徭役的匠人,并且来自丝织业较为发达的润州地区(今江苏镇江)。这也是记载中杭州历史上最早的官营丝织机构,在杭州的丝织发展史中具有重要意义。当时吴越国进贡中原王朝的大量丝织品,动辄以万匹计,可见官营织造的规模是很大的,锦类等高级丝织物是其主要生产的产品,所谓'精缣皆制于官,以充朝贡',但应还有其他品种的生产。《吴越备史》所记可能是吴越立国之初的事,立国之后,随着进奉中原王朝的贡物增多,很可能生产规模还不断有所扩充。这些官营工匠生产的产品'一匹千金亦不卖,限日未成宫里怪',不能进入商品市场,只能供王室和官府使用。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