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启雯
波兰经济改革'总设计师'、两次临危受命担任主管财政的副总理,现任华沙科兹明斯基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的格泽高滋'W'科勒德克,留给历史的骄人成绩是将通胀高居不下的波兰经济带出困境,并使经济增长率一路飙升,为波兰加入经合组织(OECD)和欧盟铺平了道路。其实,作为经济学家,科勒德克的'拿手好戏',是运用现代语言学分析工具解剖政客和经济学家们的政治、经济修辞学,从而揭示政府和经济学界中人玩弄政治、经济的种种真相、谬误与谎言。这一点,在这本《真相、谬误与谎言'多变世界中的政治和经济》(外文出版社2012年1月第1版)中有生动体现。
科勒德克一直坚信,'抛开了人的经济,是可怕的经济'。为此,他把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文学融为一体,通过分析全球化与世界、停滞与发展、制度和文化、未来与变数以及信息、新自由主义、新实用主义等经济学世界的关键词,力图透过'各种政见和媒体令人眩晕的花言巧语',洞悉正反两方面的真实世界及其逻辑。他始终觉得:'在经济学里,不存在任何最终定论,也不存在任何穿越历史的绝对或永恒真理。'对于决策者或管理者来说,重要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提高将可靠和不可靠的发现区分开的鉴别力'成功不是跟在几条公式后面亦步亦趋,而是要随时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做出决策并付诸执行。因为管理的真实状况永远比想象的更不确定,世上没有保证成功的'万能公式'。
比如,学术界不断强化一些概念性的理论,例如'创新',甚至提出'不创新即灭亡'的口号。科勒德克却认为,几个世纪以来,即使没有创新,有些经济实体往往依靠模仿,就能生存下去。这种'模仿',说穿了就是'山寨'。一些擅长模仿的民族,原创能力虽不强,但依靠'山寨',照样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另外,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人们的认知也在发生巨大变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并不停留在纯粹的技术层面,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偏好也会随之变化。但这种变化往往不为人们所察觉。一部分人随着这种变化不断进步,另一部分则被岁月所阻隔。科勒德克由此发出疑问:'我们丢失的是知识,还是想象?'事实上,随着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和日臻完善,我们的想象力正在'退化'。
经济变革从何而来,真相又是什么?《真相、谬误与谎言》也给出了一个非常新颖、甚至令人瞠目结舌的观点:这与一个时期人们的'童年'有关。童年时期社会环境中过多的压力和不稳定因素容易使人形成'改革主义'倾向,而稳定的环境则容易使人在政治和经济上趋于'保守'。当然,另一些数据证明,反过来这个观点也是成立的。孰是孰非?在20世纪,欧洲国家较早地经历了人文主义洗礼,经济发展也走在前沿,其经济改革兼具'激进'和'保守'两个维度,而亚洲各国则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经济改革,这些经济改革是否成功另当别论。客观地说,自'二战'结束后,欧美各国都走向了经济复苏,而亚洲各国在20世纪60至70年代仍陷于各种泥淖中。颇为吊诡的是,在19世纪初和20世纪前半叶,亚洲国家几乎全都陷于欧洲经济文化的强势占领中,因此,20世纪后期亚洲国家的经济改革要求非常多,这是否印证了作者的观点呢?
法国思想家蒙田曾言:'假如谎言和真理一样,只有一副面孔,我们还可以同它相处得好一些,因为那样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从反面理解撒谎者。可是,谎言却有千百副面孔,无法将其限定。'就经济学或所有的社会科学而言,真理与谬论(从认识论范畴)或真诚与谎言(从伦理角度)之间存在非常微妙的关系。不幸,人们对这种关系却知之甚少。很多时候,人们认为自己似乎身处一场科学辩论,而事实上却正陷入一场有关价值观的意识形态辩论之中。科勒德克让人着迷之处正在于,他在提示人们从'多变世界'的角度发现掩盖在'千百副面孔'背后的事物真相时,简直就是经验丰富的'私人侦探'。而他写作此书的现实意义,正是要慢慢探究隐藏在事物背后的真相,推翻那些几乎成定论的'传统智慧',尽管这一历程定会相当曲折,甚至可能让人产生巨大的挫折感。又或许,他只是想说,探查真相,勇气比智慧更重要。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