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战》从分析决定当今世界资本市场的两大利益集团'华尔街犹太利益集团和盎格鲁撒克逊的白人利益集团的形成以及利益争夺战开始,即'咱们一伙'和'胡蜂'。('咱们一伙'开始是德裔犹太财阀的内部称号,后来泛指成为全美犹太财团核心家族。胡蜂是WASP的雅号,因为胡蜂这个单词也是这四个字母)。犹太人由于长期遭受驱逐,居无定所,因此,他们不得不'用犹太人的两手对付反犹太的两手',一手是建立独立的国家以色列,另一手是扶植、渗透直至控制世界上最有势力的国家。由于共同的遭遇,共同的宗教信仰,犹太人非常团结,并借助美国19世纪修筑铁路和南北战争的机遇,兴办银行,在金融界暂露头角。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罗斯福利用犹太人打击大资本的势力,让犹太人迅速崛起,'二战'期间,大批犹太青年赶赴战场,加上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使得犹太人在战后渗入军队。但是,直到奥巴马的上台,'咱们一伙'的犹太人才开始占据了优势。随后,作者通过对奥巴马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分析,通过对'低碳'争夺战本质的解析,揭示了所有斗争都是华尔街两大利益集团的利益争夺战,而'金融战'、'选票战'、'气候战'、'新能源'只是斗争的工具。
《金融战》没有像《货币战争》那样,将战争归结为少数人的阴谋,而是从资本的意志出发,认为资本没有国度,也没有道德良心,资本的本性只是逐利,而美国政治体制的本质就是为资本意志量身定做的'政府-商会'一体型的模式。所以,货币战争也好,金融战争也罢,并不是只针对中国的阴谋,而是服务于资本意志,服务于金融石油寡头的利益争夺战。在资本意志的驱使下,由跨国公司、政客、知识精英、石油军工集团组成的资本帝国通过资本与贸易的国际化、扶植代理人、文化控制、军事威胁等途径洗劫全世界,至于华尔街、美国两党内部的明争暗斗,只是犹太利益集团和盎格鲁撒克逊的白人利益集团的分赃而已。
从历史来看,华尔街通过发动金融战争,除洗劫欧元区、日本、东南亚外,还洗劫了'一个仇人俄罗斯,一个亲人英国,一个前佣人印度',目前,正在折腾欧元区,如果搞定欧元区,则会掉头亚洲,如果搞不定欧元区,很有可能提前对亚洲动手。华尔街内部虽然有斗争,但在对外发动货币战争时,他们却能够做到'求同存异'。华尔街之所以能屡屡得手,主要原因在于美国主导的单级世界下,被洗劫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在《金融战》中,作者对全世界主要经济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逐一剖析,正是全球化的'金字塔'结构以及各经济体自身存在的严峻问题,使得金融战争成为虽然看不见硝烟,但却惨烈无比,且长期存在的战争。
美元是世界货币,美联储可以通过不断向市场输入流动性的方式,以刺激经济的名义对外转嫁危机,但是流动性泛滥必然会降低人们对美元资产的价格预期,所以,美国政府和华尔街必须齐心协力,通过发动金融战争,在洗劫他国的同时转移视线,达到保持美元世界货币地位的目的。金融战争的套路无非是先在被洗劫地区制造泡沫,等泡沫膨胀的时候,再刺破泡沫,通过先做多再沽空牟取暴利,进而廉价收购优质资产,大肆洗劫财富。在这个过程中,炒作大宗商品、利用评级机构、发动军事政变,控制被洗劫国家的政策和舆论等无所不用其极。而美国强大的军事、农业、能源实力以及对国际话语权的控制,则是发动金融战的基础。
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是,要解决严重的失业问题,必须发展制造业,但是主导美国经济的是金融、信息技术等高端服务业和新兴产业,传统制造业市场早已饱和,而本国的生产成本远远高于日本和东亚等国,因此,除非技术创新和产业更新换代得以持续,否则即使打赢了'贸易战',制造业也不可能起死回生。从奥巴马政府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来看,所谓的'贸易战'根本就是金融战的烟雾弹,反倾销调查是假,迫使人民币升值才是真。遗憾的是,'中国制造'为了继续占有美国市场,曾经多次的上当。另一方面,美国过度的虚拟经济和借贷消费的模式导致了庞大的财政赤字,这种高赤字主要依靠美元国际货币的铸币税来维持,而美元国际货币的地位归根结底是靠美国政治经济的霸主地位维持的。因此,如果不削减赤字,不降低福利,一旦创新的步伐停滞,一旦战争的机器熄火,单纯依靠伯兰克的'直升机飞机本'式的宽松货币政策维系,最终结果只能是美元的大崩溃和美国地方政府的破产。
欧元区的问题是'欧共体'各个国家的禀赋和经济实力差距太大,在危机面前,区域货币的利益不可能超越国家利益。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笨猪五国'高福利,高消费,低生产的经济现状导致债务危机频发,但无论是民主政府的意大利,还是家族政治之下的希腊,既不可能降低民众的社会福利,也不能放任财政赤字,只能向外部求助。但实体经济发达的德国、法国又不愿意为其他国家的危机埋单,就像美国纳税人不愿为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埋单一样。但是,不救'笨猪五国',法德也很纠结。虽然,法德特别是德国的经济一枝独秀,此次欧债危机,德国也有趁机控制整个欧盟,排挤法国,独占欧盟领导权的打算。但就目前实力而言,一旦欧元崩溃,马克尚不足以与美元抗衡,再加上欧洲历来是世界的'火药桶',欧元虽然是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但对于维护欧元区的整体利益,对于维系欧洲暂时的和平,是不可或缺的。一旦欧元因为欧洲主权国家的债务危机轰然倒塌,受益者绝不是法德,而是美国政府和华尔街。虽然,从长远来看,只要欧共体内部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欧元的崩溃就是必然的,但在法德两国尚不具备单干条件的情况下,法德绝不会袖手旁观的,这就注定了欧元与美元的战争将会持续一段时间。2009年,面对希腊债务危机,美国和德国都将对方出手救希腊作为自己出手的条件,这就等于互相把对方拉下水,可以说此次金融战双方是半斤八两。
美欧债务危机阴霾重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形势也不乐观。日本的问题是,国内资源匮乏,老龄化形势严峻,负债率过高,且大都是交叉持股,对外出口萎缩,经济军事受制于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竞争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3月份的大地震和核泄漏对于日本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东南亚国家存在的问题是廉价制造的地位受到挑战,而国内存在政治经济分别受控于不同族裔。因此,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企图通过在中国周边制造政治军事紧张形势来抢夺中国的外部市场。俄罗斯的问题是过度依赖能源出口,随着人口的减少,俄罗斯的扩张文化已经走到尽头。中东国家的问题是家族统治下的政教合一模式和经济上过度依靠能源出口的坐吃山空行径,决定了这些国家的最终归宿只能是被淘汰。地中海南岸的北非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必然会成为金融战的必争之地。与中东国家不同的是,这些国家大多处于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因此,像伊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一般都有一个非常强势的领袖人物,将自己的家族利益和国家利益捆绑在一起,通过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驱赶外来资本。因此,民族利益和资本利益的战争不可避免,而独裁和普世价值不过是斗争的武器而已。
可见,虽然说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但事实上没有不存在问题的国家和地区,只是谁的问题更严重,谁有能力对外转嫁危机而已。然而,许多问题都属于两难命题,是很难通过内部调整求解的。因此,谁能通过向外输出危机,为国内的转型争取时间并创造条件,谁就是大赢家。在这个过程中,资本逐利的本性虽然经常会超越民族利益,但最终还是会依附强者或者干脆把自己武装成强者。所以,华尔街与政商一体的美国,必然成为资本的帝国,而金融战必将成为最高形态的财富争夺战。
'
外部世界困难多多,中国并非无可作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即使内部不存在问题,在金融战中也做不到独善其身。因此,必须研究金融战的逻辑,进而采取有效地应对措施,避免被金融殖民,为内部的改革和转型争取时间。与绝大多数人不同的是,作者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比较,非常看好中国。作者认为只要中国内部不出现大的问题,中国和美国齐驾并驱只是时间问题。中国的底气在于随着内需的启动,中国对外部市场的依赖逐渐降低,中国半封闭的金融体制可以防御攻击,庞大的外汇储备可以对冲风险。作者通过分析还认为,正是由于中国的干预,已经好几次坏了华尔街金融战的好事。中国的软肋在于海军太弱,无法保护出行安全。因此,在海军强大以前,中国应该借鉴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不挑战欧洲国家在非洲的地位,相反,中国在认清金融战本质的前提下,可以通过纵横开阖,在美元狙击美元、日元的货币战争中,谋取自身市场经济的地位,占领日本、韩国不得不放弃的市场等。此外,作者还提出通过入股高盛的迂回路径,冲破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藩篱,还总结出美元指数与中国股市的关系等微观的建议。
中国和美国,经济上存在着互补性,美国用'标准'规则'美元'意识形态'这些虚拟的东西换回中国实实在在的商品、劳务和人才,这种贸易的本质就是金融战,如果用金融战的思维来分析的话,'一亿双袜子,换回美国一架飞机'都有点落伍了,因为,这种国际贸易是金融战的最低层次,因为只要让人民币升值10%,或者让美元贬值10%,中国损失的外汇储备何止一亿双袜子?可见,这种互补性是建立在'丛林法则'基础上的不平等,美国要维持这种不平等,中国要促内需摆脱这种不平等,双方成败的关键点不在于贸易战,而在于金融战。以中国目前的基本面,出奇制胜,以弱胜强根本不现实,但如果能认识到美国经济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认识到欧共体、日本、俄罗斯等与美国存在利益博弈,认识到'贸易战'乃至国际政治的背后都是金融战的话,认清金融战的基本套路的话,通过'合纵'连横'的东方智慧,通过讨价还价为自己的转型争取时间这一点还是可以做到的,中国的问题,归根结底在于内部的转型,但这需要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世界金融战其实是全局一盘棋,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大战略,往往能够取得主动权。比如,面对美元和欧元的金融战,中国既不应'一边倒',也不能作壁上观,而应该利用这一时机,构筑一道金融安全的防火墙,并推动国内经济社会的转型。中国可以对欧元区做出高姿态,但不要急着给予实质性的承诺,这样既可以拖延时间,也不会刺激美国而引火烧身。《金融战》中,作者反复阐述,华尔街正在狙击欧元,如果成功,则会掉头亚洲,如果失败,很有可能提前对亚洲动手。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目前对中国最重要的就是争取时间,为即将到来的金融战未雨绸缪。比如,台湾一直是美国对付中国的撒手锏,只要美国在中国谋取利益不顺利,不是和中国的周边国家搞联合军演,就是向台出售武器,搞得中国很被动。但是,台湾同样可以作为中国离间美日,维护国家利益的撒手锏。中日钓鱼岛领土问题,每次中国政府出面,情况总是很糟糕,因为一味地抗议,既不能向国民交代,有解决不了任何实质性的问题。但如果能让台湾出面,利用台湾和美国的特殊关系来向日本施压,可能会出奇制胜。
'
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的是'千年来未有之大变局',但今天,不仅仅是中国,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面临着历史未有之大变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资源的匮乏和货币的泛滥,再加上世界经济的周期性等,使得主要国家经济政治领域的许多结构性矛盾已经越来越难以调和。如何清醒的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在全球化博弈中不受制于人,这是一个深刻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然而,遗憾的是,这是一个喧嚣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鼓吹普世价值的'矫情'和批判现实的'愤青',无论它们是主流还是非主流,都能迎合人们的口味。但是,矫情和愤青既不能做到独善其身,又不能解决实质问题。比如前苏联,被神化了的西方普世价值和经济理论,成了资本势力和苏联权贵携手洗劫国家财富的工具。对现实过度的批判,只能成为权力更替斗争的工具,最终必然引发社会动荡。《金融战》中没有对民族劣根性的批判,没有用中西政治体制的优劣说事,也没有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悲观,可以说做到了不矫情,不愤青。但是,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正如作者一再强调的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中国内部不出现大的变动。但是,中国内部的问题究竟严峻到什么程度,能不能通过渐进式改革化解危机,这恐怕是一个比金融战更复杂、更严峻的问题。《金融战》站在资本的角度,以金融为主线,从全球化的高度诠释了主要经济体存在的矛盾,并揭示了金融战争的逻辑。但是对中国而言最根本、最急迫的问题在于国内严峻的经济和社会形势。研究金融战,我觉得最现实的意义不是谋求什么金融大国,而是避免被金融殖民;不是通过夸大外部因素来掩饰国内问题,而在于为解决国内问题尽可能的争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