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信仰能否平和“妖魔化”?-《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书评

  '读《美国的本质》之一

集中讨论美国建国及至现代历史的书,现在人们往往都首先能想到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每期的《读书》杂志的封底,经常能看到三联书店初版的'近距离看美国'系列的新书预告,谁能想到,那几本现在看起来装祯朴素的旧书,竟然能在知识界引起长盛不衰的专题讨论呢,又有多少人在当时能看出这几本书出版的意义呢?今天,这个系列的书不断被再版和重印,已经成为我们了解美国政治和历史发端的基本材料。我生也晚,读那几本书的时候,在叹谓林达们的沉心研究和抽丝剥茧一般的为文之余,有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始终盘亘在脑海之中,久久不能释怀,那就是:为什么美国在开国之初,为什么一时间会突然集中涌现出这样一大批有现代观念的政治家们,甚而,为什么在一开始,那些准美国人们,会有如此之高的思想平台,会有如此先进的政体设计思路?为什么这个国家那种对专制和独裁的显著警惕看起来好像是与生俱来一般?最近在读《美国的本质》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中讲到的事情有可能作为上述问题的解答之一。

这本书在一开始就提出两个概念的辨伪,一个是世俗化国家,一个是政教国家。而且,有趣的是作者把我国这么一个多年以来具有是有明确信仰的国家也划定在世俗化国家。这真叫我们那些现在仍然在困倦于形式上的国家信仰和主义信仰的人们感到愤怒。什么是世俗化国家?按照作者的解释就是其外交政策完全以本国经济和其他利益为出发点,也即其所有国家行为和言论都是以本国能否适时地获取利益来考虑,并不会坚持某一倾向,也不会是别人永远的盟友。就好像一个人惯于见风使舵一般。相对应的,书中所谓的政教国家,也不是指纯粹的宗教把持国家,而是指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之下,国民倾向和国家行为言论以宗教内核精神和宪法精神来参与国际事务,'同别国相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追求精神上的东西更多一点,而不是完全以经济利益和所谓国家利益考虑。

这本书是讲美国,那么在作者看来,美国在上面两类国家中是哪一种呢?他说是后者。而且明确归纳,引用足够材料来说明,起决定作用的'该宗教'就是基督新教。老实说,'我感觉作者的这种观察不可谓不深刻。

平心而论,作者抛出的简单例子看起来有些说服力,比如他说美国近年来频频以人权纪录来对别国施加压力,而不是明确的地区利益和资源追求;而且还坚决地履行他的要求,如果他认为该国确实在人权问题上灾难重重,他就会祭起经济制裁的大纛。我们都知道,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格局之下,经济制裁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来说都是两败俱伤。那么为什么明知而为呢?作者说,在考虑了国家政治中各种复杂的利益之后,这是不是可以看作是宗教精神在起超越利益的主导作用?

作者还从美国历任总统的教徒身份来说明问题。他列举了历任美国总统的归依情况和各种对基督新教及其他如天主教等宗教精神的亲近态度,还有在大选之中其宗教身份获得民众支持的决定性作用来举例。我们都知道,在一个相对民主的国家里,他的行政领导人是否顺利被选择出来,除了经济支持,更依赖于社会中有基础性阶层和民众的认可,美国人选总统,民众中'大多数'的宗教信仰起决定作用,进而,宗教精神方面的倾向对这个国家行政的影响,由是观之。

基于我有限的观察和掌握的材料,上面这两个方面,说得是比较确实的。不能说绝对主导,起码也应该是决定因素之一,有参考的意义。读者可以看到,我在这里比较害怕说'绝对',对作者的递进说理也保持一定的'警惕'。这是我国人谈论美国时一贯的思想困境。即希望不要永远妖魔化美国,又怕接受了间接材料而对美国产生鸡犬升天般的夸张印象和观点。更何况还有所谓立场问题,吾国人不办事,不学习,只爱谈道德和畸形民族主义,而且把这两柄大棒随时向人乱挥,实在是缠足布般无聊。

今天,'向美国学习',说这句话,已然无罪,也不十分可耻了。而且,是不是有学习和讨论的热潮?这是我的感觉。这里有一个问题和一个结果需要先搞清楚:就是为什么要向美国学习,以及向美国学习的结果。在我看来,为什么要向美国学习,因为美国的历史和现代一直在向外界输出有益的价值观,这个国家的体制和社会也能向外界输出有益的价值观。所谓能输出,也即别人能接受,能认同,也就是有普世价值。向美国学习的结果,不是最后移民美国或者西方,而是把他们对政体、对社会文明、对历史的设计和理解变成我们自己的东西。令人郁闷的是,现在有很多这样的例子,鼓吹美国的知识分子他们有时用毕生的精力来做上述这样的努力,也获得一定的影响,但结果是'社会向何处去'这种问题没有解答,而是他们个人被迫流亡海外。流亡海外之后,他们的启蒙思想再无法在这块故土传扬,无疾而终,然后这样的情况一代代一再重复。这其中的过程,那种种加诸于个人身上的压力,当然也可以想见。故土难离,世事难言。

普通人,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层面和道德情操,不敢走出这一步,不能也不愿移民海外,于是只能选择过一种心理流亡的日子。王小波所谓'沉默的大多数'的情形,我们现在都很熟悉且认可了,如果同别人以宗教信仰就能影响国家行政的那个'大多数'比一下,不知人们会作何感。

然而,不论我们今后怎么样,读什么样的书,'要什么样的结果,却是要先想清楚也不能含糊的。

来自: 雪堂



为您推荐

《幼儿园新教师导读》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幼儿园教师全员培训教材?实践取向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丛书:幼儿园新教师导读》内容包括:靠前章“适应新角色”,介绍新教师入职后需要迅运转变和自我调整的方面及方法;第二章“胜任新工作”,介绍幼儿园在生活照..

《走向唯新教育》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以温寒江先生的脑科学和两种思维相结合理论为指导,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思维训练这一核心主题,对“两种思维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新模式”、“形象化的识字教学”、“作文起步教学”、“课外阅读”以及“语文..

《中国社会科学博士论文文库地景制作.空间支配与国家转型:一座北方小城的地

内容简介本书内容是关于一座北方小城的地志学。作为融合历史人类学与都市社区研究的尝试,本书借鉴人类学“地志学转向”对世界物质性的关注,运用“地景制作”的概念,通过城市整体空间及历史建筑、公共空间与家园的历史变..

《商务印书馆与新教育年谱(全二册)》内容简介|作者

电子媒体的支配性?-《认同的力量(第二版)》书评

作者认为'电子媒体可以支配政治',这一主题是过于简单化的、错误的。 其一是,有人认为,媒体将它们的政治选择强加给了公共舆论。事实并非如此,作者认为,媒体是极端分化的。它们与政治和意识形态的联系是十..

她告诉你如何正确使用规制-《对企业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法规制》书评

  '规制者能规制什么'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勒于1962年发表的一篇文章的主题。斯蒂格勒提出一个简单却很根本的问题:规制者到底应该规制什么?反垄断法包括禁止卡特尔、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

于彦智:刷新中国人的美国观-《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书评

于彦智:刷新中国人的美国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1日10:38 南方人物周刊 于彦智   人权是没有地区和时代标准的。你不能说,在陕北,夫妻俩在屋里看了色情录像被警察拘留,是可以容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