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熊培云先生浓烈的乡愁和痛楚的'故乡沦陷'感觉时,我觉得自己像是冷血动物。或许是多年农村工作的经历所致,我已经习惯于现代化快速推进下的农村衰败与消亡。毕竟,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一般规律,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摆脱这个宿命,而农村必然在这一过程中加速退缩,而这一退缩的过程必然是痛苦的。与以往就事论事或者理论探讨的三农作品不同,《一个村庄里的中国》显然在探索另外一种方式,即想在农村问题上把历史与现实打通,把中国和世界打通,以更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可是,以农村问题的复杂性,这种探索成功了吗?阅读完后,我不禁木然着。我只能说,我同意乡愁,却对作品表示遗憾。
谁人在为故乡叹息?
作品不止一次叹息着故乡的沦陷,就在全书接近结尾的时候,作者又忍不住感叹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叹息'故乡沦陷'?为什么故乡成了一个'回不去的地方'?当人们'赶在故乡下葬之前,去看故乡一眼'的时候,是否不仅看到了孟德拉斯笔下的'农民的终结',同时接过了一份千年文明的'死亡证书'?然而,我却似乎没有如此的感受,我只能在暗暗反问,是谁人在叹息?又是否有着那么多的人在叹息?
在我看来,如今的农村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整个国家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对于农村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并不曾为着他们的故乡叹息,而是为着他们还不能更快地进入城市叹息。新生代农民工的无数次调查与研究表明,年轻的农民们比先辈们更加地向往城市的生活,进城也不是以挣钱为第一要务;还有那些已经进城的农村孩子们,他们已经完全把自己当城里人看待,甚至偶然回乡的时候,还有着城里人面对农村人那样的心理优越感。
在历史的必然性面前,大量的农民进城只能踏着历史的节拍前进,从农村转向城市,他们当中的多数人是那样的义无反顾。因而,农村的现状固然还值得叹息,但那也只是进城之后的回乡者在叹息;而为着农村叹息的人们远没有觉着进城还是好的人们多!但农村终究不会消亡,农村的传统还在顽强生存,至于让城里人再回到憧憬的乡下去,那还是等着最后几批的农民即将进城的时候吧。
我们该有怎样的农村?
担忧农村传统的田园牧歌式梦幻生活的消失,大约是作品忍不住的乡愁的主要来源,而强征农民征地、建设污染企业、进城上楼、拆村并居等被视为'建设暴力'的东西又进一步加重了乡愁的产生。但对大多数村庄来说,田园牧歌式的梦幻生活是不存在的,而'建设暴力'甚至是农民所期待的。
在现代工业品无孔不入地入侵农村之后,纯粹的乡村生活已经严重地城市化;在大量化学的农业投入品使用之后,农村的生态环境甚至不如城市;而在城乡差距依然巨大的情况下,被拆迁、被征地似乎成为农民迅速发家致富的又一条捷径。最近让人大跌眼镜的调查数据是,大多数的农民希望被征地,一向视土地为命根子的中国农民,正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加速抛弃生养自己的农村,这只怕会让有乡愁的人更加忧愁。
然而,有些历史的进程无法人为改变,在人多地少的情况下,加速农村人群向城市转移,是农村实现根本性转机的必然之路。幻想着农村不要消亡、农村原来生活不要改变、农村传统不要变化的思维可以自赏,却经不起历史洪流的冲击。即使现在的新农村建设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诟病,但绝对已经是历史性的进步,要想保存农村的田园牧歌式幻想,也必然是在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过程中,有条件地逐步实现。有可能届时真的可以实现田园牧歌,但也绝不会是曾经的田园牧歌,像是历史的轮回,又绝对不是历史的轮回,因为这种轮回是必须的,无法使其不经过否定再否定的路子重新返璞归真。发达国家那些看上去很美的田园牧歌,绝对是大规模农民进城后营建的,其营建的成本甚至远远超过城市生活成本,能够在这样的田园牧歌中生活的人,也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在城里获得成功而厌倦城市生活的人。
多从经济规律研究农村问题
作者的专业背景是历史学、法学和传播学,而要试图在农村问题上把历史与现实打通,把中国和世界打通,以更纵深的角度来观察和思考,其难度可想而知。本书十年间的断断续续创作,既是作者艰辛的体现,也是侧面在证明这一尝试的难度。一些农村的问题往往在经济规律的层面还没有解决,一些农村的社会现象背后也是经济规律在发挥作用,过多的从社会学、从国外的理论那里找路径,效果并不理想。
如在书中,作者曾提及耕牛在农村消失的问题,并从耕牛太贵、铁牛挤占、山上无法放牛等方面分析原因。但这几条原因,在我看来,一条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农村的牛少了,纯粹是经济规律使然。首先,在农业机械化快速推进的情况下,用铁牛的成本要比耕牛成本低而且方便、效率高,因为铁牛只需加油就能开动,平时不用完全可以放置起来,而耕牛养一年,只为农忙时节的几天有用处,农民选择铁牛是完全理性的;其次,由于耕牛的役力用途减少,必然转向肉用途径,然而生长慢、饲养回报率低的问题难以解决,农民只好弃养。至于牛贵的问题是个伪问题,农民巴不得牛贵起来,只有牛贵了,养牛才有效益,现在的问题恰恰是牛不够贵,牛肉应有的价值还没有体现;山上无法放牛更不是理由,因为有农业的废弃物'秸秆完全可以养牛。为什么网易的丁磊都想去养猪,却至今罕见什么资本介入养牛产业,经济规律已经决定一切。
在农村问题上还需要更深刻地思索
然而,我终究还是为着作者关于农村问题的沉思所感动,这种纵向与横向的大跨度比较,已经不仅是一种勇气,而且是一种超越,无论超越的程度如何。作者对一些农村现象深入细致地观察,对一些人物和事件深入细致地访谈,更体现出一种严谨的学者之风。对于世界范围、历史范围农村相关理论与现实资料的旁征博引,更显示出一种不同寻常的气度。然而,在农村的问题上,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多个维度去思索。以中国这样大的农村问题体积,也确实需要放宽研究的视界,用几十年为一个单元,来更广阔地、更深入地思考。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