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有自己的权力制约模式-《敬畏民意》书评

  我们不搬不学西方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权力制衡,但不等于说我们中国人的权力就天然无须监督,我们共产党的权力就天然无需制约。我们的权力同样需要监督和制约,不仅需要权力体制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之间,以及人权、事权、财权之间的制衡,更需要外部的人民群众对党政权力的制约。

  '《人民政协与人民民主》 P29

  新京报:权力的限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进步的标志之一。政治哲学家格伦'廷德在《政治思考》一书中写道,探讨权力的适当限制和如何能够实施这些限制,就是关切生活怎样能够过得正当而文明。你觉得中国在这方面需作怎样的反思?

  俞可平:探讨权力制衡,是政治学家的基本课题。阿克顿勋爵的名言说:'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权力必须制衡,是政治学的公理。权力制衡,从国家方面说,就是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相互制衡。从政府方面说,就是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相互制衡。每个国家和政府都必然如此,中国也不例外。

  我们不搬用西方的制度,没有像西方国家那样实现三权分立,但中国应该有自己的权力制约方式,探索中国特色的权力制约模式,这是当务之急。我们在这方面付出的代价相当大。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比较严厉的手段惩治贪官,每年都有这么多的贪官被抓被杀,但腐败形势依然严峻。

  有些位置上,官员的权力太大了,例如第一把手,很容易导致腐败。我从来不认为这是因为贪官天性就坏,不认为是我们的民族本性好贪,从根本上说,还是因为制度环境使然。尤其是在官员的选拔、权力的制衡和监督方面,我们的制度急需改革完善。

  新京报:贪官现象,是中国在权力制衡层面不够完善的表征。在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过程中,中国在'限权'方面可以有怎样的创新?

  俞可平:在《让民主造福中国》那本访谈录中,我曾经专门就此问题发表过长篇访谈'反腐亟须突破'。我痛恨官员的腐败,但更担忧官员的特权,因为那是'合法的'腐败。

  我的看法是,我们需要同时从三个方面着手,才能有效遏制严重的腐败和特权:首先是实行民主选举,选好官;其次是分权制衡,避免过分的个人集权;最后是民主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其实,官员本身的素质、权力的分工制约和对权力的监督,这三者对于官员的廉洁同等重要。

  如果从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严重的腐败是完全可以得以遏制的。在反腐倡廉方面,党中央十分重视,我们相继出台了100多个党内廉政法规,总计有2000多条规定,但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何在?目前我们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了权力的监督上,却严重忽视了民主选举和分权制衡。我们应当在选官和制衡这两个方面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但大家似乎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而,在这个问题上,我还是忧心忡忡。



为您推荐

《美国研究型大学管理-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力的平衡与制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简介   这是一本研究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力交影响研究型大学管理的专著;这是一本揭示政府干预与大学自治保以可能的专著;这是一本研究市场力量对研究型大学管理潜在与显在影响的专著;这是一本关注校长..

《法治视野下的政府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制约

内容简介本书对中央政府18个部委以及11个省区的省级、地市级、县区级地方政府行政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将对我国政府权力结构研究凝结到客观存在的事实、案例和原貌上来,为增强对我国政府权力结构现状的直观感受,以及进一..

《敬畏之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这是一部描写内心与自然的精美诗集,作者刘以林环游中国与世界,现在做雕塑与绘画,是一位跨界艺术家,他的诗,气蕴饱满,充满正能量,既有博大情怀与微雕般的客观与..

要有敬畏之心要敬天畏天-《人经:轻松看透他人心》书评

书摘:事必出于人 故中国史重人尤重于事-《敬畏历史》书评

  国人多好史,细思缘由,大概有两种:一则是中国历来重经验、尊长者,视过去之事为可借鉴之资,所谓以史为鉴者;二则我国之史无论正史还是杂史,信史抑或野史,基本上以人物为中心,'而事必出于人,故中国史重人尤重..

谁决定历史的胜负?-《敬畏历史》书评

  决定一时胜负的也许是威权,决定历史胜负的却只有真理。   历史研究,是史家思想与历史资料的结合,研究者首先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历史过程,然后对自己建构的总体历史给出解释。自历史哲学在近代兴起,史..

与其敬畏历史,不如敬畏人民-《敬畏历史》书评

  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历史选择说到底就是人民选择,但这两个概念又不是完全等同的。可以这样说,历史选择只是过去式;人民选择则不仅是过去式,还是现在式、将来式。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告诫党内干部,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