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发展历程赏析-《商业的常识》书评

  在我国远古时期就出现了商品交换。并且在商朝得到初步发展。西周时出现了骨贝和铜贝。春秋时出现了巨商和商业中心。唐代开辟了海上商运,陆路商运发达,辅助性经营场出现,除都市商业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出现了'草市'。宋元由于'市'突破了原先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以及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史直接监管,商业得到空前发展,并且在四川出现了'交子',成为最早纸币。但只通行于四川。明清出现了商帮,其中十大商帮最势力最大,例晋商,徽商,闽商。也出现了许多名市名镇,著名的就有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还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是从商鞅变法开始,重农抑商成为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具体表现有:沿袭重农抑商理财思想,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推行打击商贾,发展官营商业的政策。明清时期,统治者实施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使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发展,而西方此时正进行工业革命,于是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 详细附件: 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原始时代,人们共同对抗自然,生产力有限,未能形成分工。不断改进的劳动工具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生产物过盛衍生了原始的交换。这些交换先是偶然性,渐渐变得经常而刻意。中国人很早就学会经商,据《易经》所载,神农氏曾在日中设市以'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这可算是原始的市集。在远古时期,商部落就以善于交换出名,周武王灭商后,商朝的遗民为了维持生计,传说他们的祖先曾驾着牛车游走部落之间,进行交易。日子一长,便形成一个固定的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由此引申,出售的生产物便叫'商品',这种叫法一直延续到今天。

  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郑国的弦高、孔子的弟子子贡和范蠡;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铜币种类增多,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秦汉以来,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使商业的发展比较艰难,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至隋唐,商人经商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总体水平还不高。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两汉时期,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的进一步发展

  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教材在这里简单的把商业发展的条件提出。建议总结商业发展的几个重要条件,并继续补充,最后进行总结。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比欧洲地中海沿岸出现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4)'宋元商业的繁荣',教材主要分两宋和元代两个阶段讲述了宋元时期商业繁荣的情况。商业要繁荣,政府就必须放松对市场的严格控制。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就是建立在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被打破,以及不再限制商品交易的时间基础上的。两宋时期的商业繁荣是全方位的,不仅商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国内贸易、边境贸易和对外贸易都很繁华。商业的繁荣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促进了商业的继续繁荣。

  两宋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

  两宋商业空前繁荣,教材指出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概括而言:首先,北宋建立以后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从唐代后期起,市坊严格分开的制度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第三,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建议教师引导学生观看课本插图汉唐钱币和北宋的纸币拓片,归纳出纸币的出现对商业发展的影响。纸币的发行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繁荣。第四,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元代商业的继续繁荣

  元代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代商业继续繁荣。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从东欧、中亚,从非洲海岸,从日本、朝鲜,从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城内各种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

  (5)'明清时期'。教材首先介绍了政府对商人征收沉重的商税,并施行种种压制政策,相比于宋元,有明显的退步。这需要补充一定的资料,加以说明。明清时期,政府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对民营商业征税不仅税率高,税目繁多而且关卡林立。明清政府还继承了专卖专营的传统,限制了民营商业的经营范围,从而阻碍了工商业发展。

  明清城镇商业依然呈现繁荣景象。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体现了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农产品商品化得到了发展;城镇经济空前地繁荣和发展,许多大城市和农村市场都很繁华。只有这样才能使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迅速。联系隋唐的柜坊和飞钱、宋朝的交子等内容,总结概括出商业继续繁荣的结论。

  其次,随着商业的繁荣,商人的情况发生了新变化,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建议教师利用课本插图'山西平遥市楼',向学生介绍明代山西的商业繁荣情况。建议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晋商进行补充讲解。

   第二目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市是货物交换的地方,开始时物物交换,货币产生后就成为买卖的场所,即市场,和城没有任何关系,只是进行物物交换的场所,与今天的农贸市场或农村集市很相近。这种市不具备城市的基本形态,《墨子'七患》说:'城者,所以自守也。'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城是以防守为基本功能。城市则不然,它必须有集中的居民和固定的市场,二者缺一都不能称为城市。教材在第二目内容上主要提出两个思路,一是以北宋为分水岭,之前的中国古代城市政治、军事意义更大,经济意义居从属地位。北宋之后大城市的经济意义逐渐增大。二是北宋以后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以市、镇、大城市为单位形成了中国古代商业三级市场体系,有力的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汉唐时期的城市特征是:1.绝大多数城市是因为属于各地政治中心而建设起来。地方上的中小城市也多因为是各地郡县治所而发展起来。2.这时期的城市,政治、军事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消费意义大于生产意义,商业的繁荣远远超过了商品生产的水平。因为这一时期,城市中的绝大部分居民是官僚、地主等消费人口。这时期的城市一般是坊市分区,即住宅区与商业区分开。白天定时开市、闭市。唐朝政府允许外商在境内自由贸易,胡商遍布各大都会。西市就有西域以及波斯、大食商人,'胡风'、'胡俗'流行。长安城的人口不下百万,这样庞大的人口对商品的需求,造成长安城商业的繁荣。尽管城市里有商业者,但一方面是绝对少数,另一方面城市商业在手工业作坊不够发达的条件下,只能以转运远地的奢侈品为主要的业务,以满足王公贵族对奢侈消费品的需求。农村集市也有了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水陆交通要道附近,集市不断增多,有些还发展成重要的市镇。

  宋元时期的市镇

  两宋时期商业的繁荣首先表现为市镇商业的繁荣。教材首先强调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来对应教材前面提到的宋朝商业环境比较宽松的结论。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注意'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是本课的第二要旨。如何突破?应当结合教材的《清明上河图》局部,进行分析,并结合学生对《水浒》等文学作品的认识加以引导。

  北宋市镇的发展;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了一个新的转折。北宋以前在唐代已经出现农村集市;北宋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彻底打破了坊市的界限,商店可以随处开设。有些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叫做草市。农村中还有定期开放的小市,北方叫集,南方叫圩或赶场。草市的集、圩在交易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成了沟通乡村与城市的桥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商业性市镇在乡村和城郊地带的广泛兴起和发展,是宋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草市多为小规模的乡村集市和商业点,承担着农村初级市场的功能;镇是规模相对较大的经济中心地,起着农村中心市场的作用。镇的设置始于南北朝时期。但在宋代以前,它是封建政权的军事据点。北宋建立后,镇的性质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逐渐向农村经济中心地演变。在中国传统的区域经济网络中,镇居于市场层级的第二级。居于镇之上的区域中心市场是府、州、县城,镇宛若卫星城镇环绕周围,并通过府、州、县城将经济触角向外伸展。居于镇之下的则是圩、集、场、店等广大的农村初级市场,它们为市镇提供了充足的经济养分和宽阔的市场空间。反过来,镇扮演着沟通城乡关系的重要角色。这种沟通上下级市场的角色定位,毫无疑问刺激了镇自身的经济发展,使原本开放的市镇更加开放,亦使得镇作为区域经济第二级中心市场的地位不可取代。到南宋时,各地镇市逐渐呈现出专业化的特征。镇既是农村中心市场,也是联结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主要纽带。而且,成为新兴的经济中心地。

  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朱仙镇、景德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前三个镇的历史定位,是充当商品流通的中转站,成为区域市场乃至全国大市场商品循环的枢纽。景德镇则是专业手工业镇,由于它地处昌江南岸,故始名昌南镇,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置镇,朝廷遣官监造瓷器充贡品,命瓷工书'景德'纪年于器,从此便改名为景德镇。中国以出产瓷器而有'瓷器之国'的誉称。作为我国瓷业中心的景德镇尤以盛产精瓷而驰名中外,向有'瓷都'之美名。

  古代的长安、洛阳、开封、临安、大都等大城市,曾作为国家首都的大城市,往往具有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中心的多种功能,是中国古代城市的最高形式,而且经济中心的地位愈来愈高。宋时的开封、南宋的临安都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超过百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商业也空前繁荣。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反映了开封城内商业的繁华景象。第二,由于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重要历史事件的影响,在不同时期,也催生了一批批城市的兴起与繁荣。尤其是南方经济的发展,使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成为当时最繁荣的大都会,以至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实际上教材概括了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的两个趋势,即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多样化和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二、隋唐以后一批以经济职能为主的商业都市逐渐兴起,逐步增多,商业性和工业性逐步加强。如隋唐在长江流域还出现了以扬州和成都为中心的商业都市。这里对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事件要注意引导学生,复习以前的历史知识,弄明白它们的影响。

  总结古代城镇发展的特点:①对政治中心的依附性渐减,趋向生产性和商业性。②政府的限制逐渐放松,但'重农抑商'的政策没变。③政治和经济格局变更影响城市商业活动。

  第三目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中国的对外贸易,历史悠久。教材列举了从西汉、唐朝、两宋、元朝等朝代对外贸易的发展繁荣的突出表现,同时突出了在对外贸易方面政府的作用。

  西汉张骞通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今天的新疆进入中亚和西亚。汉武帝之后,还开辟了与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管理对外贸易的专门官署。两宋时,为增加财政收入,积极发展海外贸易,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元朝时,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和庆元(今宁波)。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经常停泊着数百艘海船,大量货物在那里汇集和起运,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至今屹立在泉州附近的六胜塔,就是当年引导海船进出港口的灯塔。

  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政治上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经济上求购各种异域珍宝特产,以满足统治者对奢侈品的需求。关于朝贡贸易的分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导致中国对外贸易的萎缩

  提出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后果是中国对外贸易渐趋萎缩。对此教师不宜过多展开,只须讲清明清对外贸易的具体表现即可。

  明代的外贸分民间贸易和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没有中断,而民间贸易则经历了从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到明朝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的变化。'海禁'的实行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造成中国落后于世界。清代的外贸政策是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厉行禁海,迁界,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无许片帆入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为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是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直接原因,而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根本原因。此外,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殖民扩张是其客观原因。建议教师在简单讲清闭关锁国的原因后,强调清代一直实行这一政策。广东十三行(又称广州十三行),是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和清朝对外奉行'闭关锁国'贸易政策的产物,是当时中外贸易畸形发展的标志。创始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月,清廷既要'严华夷之大防',又要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开展,于是广东官府便组织和指定一些商人专管广东对外进出口贸易。这就是广东十三行商人出现和行商制度创建的重要背景。清政府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海外贸易,规定只许广州一地对外贸易,并且由特许的十三洋行进行。从此中外贸易逐渐萎缩了。

  '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小农自然经济始终占主体,资本主义经济在夹缝中艰难发展。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大门。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到一战时期,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资本主义虽有一定的发展,但程度有限,小农经济在中国经济中仍占主体。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以特殊商品鸦片为敲门砖,以大炮为后盾,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从此,中国古老的封建商业,转化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的商业。外国列强发动了数以百计的侵略战争,就是要把中国变成他们的'取材之地,谋利之场'。他们以鸦片来补偿对华贸易差额,掠夺中国的白银;以大炮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通商基地,攫取通商特权,遍设商业网点。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豢养、培植了一批买办。通过买办与官府勾结,从中国

  通商都邑直至穷乡僻壤,形成一个买办的和商业高利贷剥削网。外国资本主义操纵价格,控制中国的棉纱、棉布市场;以洋货排挤土货;以机制商品打击中国手工业产品,促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并且,压迫、排挤中国民族商业资本,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中国民族商业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求生存,从进货、销货等一系列经营管理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振兴民族商业发展中,中国人民也多次以抵制洋货的方式,促进民族经济,反对外来侵略。

  '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曾作出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作为吸收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的视窗。1984年4月,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5年2月,增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为经济开放区。

  经过多年的实践,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现在我们正处于2008年,需要庆祝的不只是奥运会,还有到来的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

  08不只是有奥运会是大事件,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也是一件大事件~

  从我国建国到现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的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即从建国初到1978年的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我们可以把它称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时期;第二个阶段是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到1999年,这个阶段是我国重点发展东部沿海地区的时期;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现在,国家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中部地区'等战略措施,这个阶段是我们各地区协调发展的时期。



为您推荐

《摄影常识高频考点500条》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摄影速记手册大纲》主要适用于摄影类艺考生。它可以帮助考生迅速的掌握重点的摄影艺考基础知识,熟练的运用摄影专业词汇,攻破摄影基础知识和摄影作品分析两大难题。总体而言本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和速..

《袁柯讲中国文学常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袁珂先生写给年轻人的简明文学常识,一个神话学者眼里的古代文体嬗变,起自上古,迄于清末,旧日文学的大貌略具于此。2.用浅近的文言,将中国古代文学史,纳入三十一章,二万七千字中。这恐怕是自有 《中国文学史》以来,..

《管理的常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管理的常识》是一本经营管理类图书, 总结了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些常见难题和障碍, 如效率低下、执行力不强、人浮于事等, 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 把经典的管理学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管理常识, 用案..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格律诗词常识.欣赏和吟诵》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定位在专修与选修之间,具有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简明性。在知识性方面,三个版块的常识都包含有逾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实用性方面,注意到韵文学的..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