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是个好东西',俞可平当年曾以这篇文章,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其中诸多话语,都曾深深击中人心。
在那篇文章最后,他写道,'一些政客则把民主当作其夺取权力的工具,以'民主'的名义,哗众取宠,欺骗人民。在他们那里,民主是名,独裁是实;民主是幌子,权力是实质。'
这样的'民主',当然不是好东西。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虚妄的民主呢?在《敬畏民意》一文中,俞可平给出了清晰的答案'谁是人民?人民将权力授给谁?人民如何将权力授予政府?这些都是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其中的任何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民主就会成为一句空话。而每一个问题的解答,都须臾离不开民意。'
也就是说,在一些权力场域,民主质量不高,没能真正成为好东西,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民意重量,没有在充分敬畏民意基础上,倾听好民意,并在相关行政决策上,来真正体现出民意需求,最终形成民主化的制度。认识不到民意重量,也就不懂'权为民所赋',在面对人民需求的时候,做不到'权为民所有用'。
这里例举一个最新事例,贵州省毕节市政府驻贵阳办事处办公室主任文永东日前在接受贵州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你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党服务的?'这样的权力'雷语',无疑就是曾任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那句'替党说话,还是替老百姓说话?'的翻版。这种把人民与党的利益割裂开来的错误做法,显然也就是没能认清权力与人民的关系,没有做到对民意的起码敬畏,自然也就不能在民主的框架内依法行政。
在这个民意与权力进行深度博弈的年代,只有充分尊重民意,政府才能真正实现善治,权力才能真正拥有公信力。这就要求,权力必须真正放下身段,倾听民意,为民做实事,才能最快速度、最大程度地获得民意拥戴。越是民意集中的地方,权力越应该有勇气直接面对,而不能上演'民意已经过河,干部还在假装摸石头'的丑剧,来敷衍民意。
改革是这个时代无可逆转的潮流。在《敬畏民意》发布会上,俞可平评价目前中国改革现状时也强调,'改革到了一个新的关口,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一切都在证明,越是在这样的关口,越要痛下改革的决心。这个关口,无疑就聚焦着各种利益的复杂博弈。前些天,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强调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而要让改革最大程度地告别风险,趋近完美,别无他途,也还是要回到民主的路径上,在任何细节的操作上,都要回到真正敬畏民意这个原点。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没有政改的成功,'文革'这样的历史悲剧还有可能重新发生时,话锋一转:'当然,我深知改革的难度,主要是任何一项改革必须有人民的觉醒、人民的支持、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俞可平在'敬畏民意'一文中,也强调称,'在民主政治下,执政者把民意当作价值,他们重视民意是因为民意是其执政的合法性基础,是其执政资格的源泉。'
而觉醒的民意,无疑更需要得到足够的敬畏与呵护。让觉醒的民意得到充分尊重,得到最大支持,才能为民主改革提供最大的动力源泉。这就要求,对任何轻忽民意的权力行为,都必须引起足够的警醒;对任何让民意支付过大代价的权力行为,也必须追诉相关责任。由此,通过真正托起民意的重量,来提升民主治理的质量,从而为改革提供更大的助力,为当前的改革问题梳理出清晰的价值与路径。
'天大地大,民意最大',俞可平说,'简而言之,敬畏民意,就要大力推进民主法治!'以民意推进民主,以民主助力改革。由此,中国的民主与改革,将从敬畏民意开始,获得最大的润滑剂;中国当下的公共治理问题,也都可以获得最大的方向与动力。
(编者按:3月26日上午,中央编译局副局长、著名学者俞可平新书《敬畏民意》发布会在京举行。《敬畏民意》收录俞可平近年来的政论和访谈文章,呈现他在政治改革、民主治理、中国模式等问题上的最新观点,书中探讨问题涉及当代中国的政治发展的各领域。出版方认为,此书出版必将推动我国思想界有关改革前景和改革共识的讨论,有利于为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http://www.cjs.com.cn/Article/news.asp?articleid=822180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