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的游览胜地。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古黄鹤楼'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各宽30米。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李白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别并创作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的故事被苏教国标版语文第九册(五年级上册)所介绍,题为《黄鹤楼送别》。
历代名人在黄鹤楼留下了大量的诗歌、词作、楹联、碑记、文章,其中'对江楼阁参天立,全楚山河缩地来'的楹联较好地写出了黄鹤楼的气势。陈运和诗称'黄鹤楼,有一个腾空而起的雄姿,也有一个从天而降的气势'。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而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中,黄鹤楼(实为奥略楼)连同蛇山脚下的红楼,则为亚洲民主的开启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今,黄鹤楼景区和辛亥革命文化区已经成为武汉的标志,旅游必到之所。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