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很着迷地思考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如果那时就知道这本书,周围的人就不会被我烦死。为'人生意义'而喋喋不休,几乎就是精神病的表现之一。正常人谁没事琢磨这个问题?
原来早在1946年,Viktor E. Frankl就已经清楚明白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对人生意义有明确的经过考验的看法,深信不疑;我看完《Man's Search for Meaning》之后,也不能不拜服。
任何长篇大论的道理,都比不上一个好故事。看过这本书,还可以说任何晦涩艰深的理论,都比不上一个好故事,包括医学理论。
《Man's Search for Meaning》初版于1946年。Frankl是德国犹太人,精神病医生,学者。1942年被纳粹关进奥斯威辛集中营,后来辗转囚禁在其他集中营,侥幸大难不死,服了三年苦役,期间妻子和父母都被杀害。重获自由以后,他把狱中经历提炼成这本小书,德文原版最初叫做《不管怎样,向生命说'是'一个精神病学家在集中营的经历》,英文版的标题就是《Man's Search for Meaning》,中文有个很好的译本,三联的,翻成《活出意义来》。
书一版再版,Frankl两次增补,主要是加了医学理论方面的总结。到1995年Frankl去世时,已卖出一千万本,翻译成至少24种语言。书以集中营的经历为主干,医学理论辅助说明。题目也变成《Man's Search for Meaning: An Introduction to Logotherapy》。Logotherapy是意义疗法,或译存在主义疗法,是Frankl创立的精神治疗法,号称维也纳精神治疗法第三学派。第一学派是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第二学派是阿尔伯特的理性情绪行为法。Frankl创立这个学派,奠基的就是这本书。强大吧?
强大的地方在哪里呢?在于它是一个动人的故事。关于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的记录说得上汗牛充栋,这本书在众多文件中独树一帜,因为它既是作者个人的惨痛体验,也是一个科学家冷静的观察总结。作者从一开始就说他不要写集中营实录,他只想回答一个问题:'一个普通俘虏每天生活在集中营里,会有怎样的心理历程?'他的观察对象,是包括自己在内的默默无闻的普通囚犯,他们对环境的反应。
我最着迷的,是作者既恳切又超然的视角。他立足自己的内心,极力诚实不欺;同时又以医生的专业冷静态度,超越当时严酷的环境,不自怜不抱怨不倾诉。这种文笔/态度,既让人感到他坚韧的内心和卓越纯净的头脑,也让人充分明白他的非人处境,他无须倾诉,感情已经丰沛淋漓。这样的境界,其实在文学上已经到了相当的高度;这样一个人,只能用钻石形容,也可以用上毛主席的优美词语: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每条都符合!
书中有一段,写到作者在冰天雪地中,空着肚子,穿着漏水的破鞋,满脚冻疮,被狱头打着骂着,走向筑铁路的工地。他满脑子的怨念:今晚的'晚餐'会不会多几颗豆子,等会儿会不会被拨去另一个陌生残忍的管工手下,脚下这双 '鞋'还能支撑多久。。。他突然意识到这些想法是如此琐碎卑微,对自己的生存状态毫无裨益,于是脑筋一转,开始从职业角度看待分析自己的处境,从专业的距离研究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样的转变,其实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相信这样的游离,是他在集中营里养成的习惯,而这本书的底子,就是这样打下的。
有的时候,他游离于当前环境,在心里跟挚爱的妻子对话,让爱充满胸臆。那种时候,妻子还在不在人世,已经没有分别。能够运用想像力从现实中抽离,是人独一无二的本领,帮助人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存活。
真的很感动。因此他说的理论就不知不觉地接受了。故事+不矫情+大白话=精神治疗法理论。
他的理论是这样的: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这个意义是唯一的,独特的,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也唯有当它获至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意义治疗'的任务,在于协助人找出他生命中的意义。每个人的生命意义都不同,每个阶段的生命意义也不同,必须由此人自己去寻找,一旦找到,他就有希望摆脱因生命空虚而产生的神经官能方面的症状。生命意义是实在的东西。比如母亲为了孩子活着。
寻找生命意义有三种途径:1.创造和工作;2.体认价值(如爱);3.受苦。Frankl深信每个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意义,或通过创造和工作,或体验某种事物或爱某一个人,而在极端的情况下,当一切欢愉都被剥夺,无法避免的苦难本身正是生命的意义。他从集中营的经历中,领悟到第三种途径。
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一个人被剥夺到只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他仍然有自由选择用怎样的态度面对环境,是积极地艰难地利用每一个条件活下去,还是放弃生的欲望,向命运低头。态度的选择,就是唯一的全部的尊严和意义。而人,是可以做到选择对人生说'是'的。
因此Frankl是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他知道人生其实本无意义,但是他愿意鼓舞全人类为自己找到意义。他那派精神病学的任务,就是用各种方法帮病人找到属于他自己的生命意义。相对于精神分析法把人看做客观环境的被动产物,Frankl把人的主观意志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
我不能不同意Frankl的观点。从自己半辈子的生活经历,我也认为用什么态度应对所处的环境,不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实在决定了人的生活轨迹,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沮丧失望悲观的时候当然有,不必感到羞耻,应该学会自己把自己从负面情绪里拔出来,然后真心相信'明天会更好'。明天真的就还好。
不同的年纪,对生活有不同的追求。年轻时候追求理想,很好;年纪大了追求老婆孩子热炕头,也很正常。Frankl说,不同的人生阶段,赖以寄托精神的人生意义不同,信然。
过去的几个星期,看不上什么电影,也没什么心境读书,幸好碰到这本好书,看了放不下,逼得我见缝插针,找时间把它看完,实在是种福分。鲁迅先生说:时间就象乳沟,挤一挤总是有的。信然。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