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废、封建兴'礼崩乐坏',儒家文化的开创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论中提出了'仁'这一核心,同时讲到了'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的观点。'仁'是众德之总,而'孝弟'则又被视为众德之源的本。孔子将流于形式的孝内省化、人性化,把孝观念提升到了孝文化的高度,并加以丰富和发展了孝文化的内涵,使之成为古代社会宗法道德的基础。
'孔子《孝经》中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把'孝'的重要,提高到与天道、地道规律平等的地位。天、地都有它的必然规律,人之孝行也如天地规律一样必然。只有把天、地、人这'三才之道'融会为一体,天下、国家才可以'复礼',才可以昌盛久远。这是孔子最早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理模式。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孔子把对父母、先祖的家庭之孝推及至社会层面,鼓励人们以孝为根基、以孝为原则,积极入世、博爱世人,从而达到人人爱我,我爱人人的理想社会。孔子的这一孝道观念,千百年来一直被中国孝文化所视为最高的品质和精神。
'孟子进一步继承发展了孔子孝文化的内涵,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观点,并指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还进一步强调'事亲,事之本也',认为尊亲、事亲是人生最大的事情。孔孟对孝的论述,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其意义都被扩大了,已经涉及到后世孝道的方方面面,从而确立了传统孝道的基本面貌。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