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历史学者,雷颐先生能从一个教练把他的崇拜者发出的'骨灰级'敬语认为大不敬引申到数字鸿沟问题,而又从数字鸿沟问题进一步探讨到城乡差距问题。作者不无担忧的谈到,农村孩子被挡在'数字时代'的大门之外,在进入城市后,这种长时间形成的数字鸿沟为他们的融入造成不小的困难,甚至是心理障碍,进而导致城乡鸿沟加深,甚至是阶级隔离。
我以为作者不是在危言耸听,从我自己的亲身体会来说,感受深刻。一般农村人进城第一个不适应的就是城市生活方式,比如我第一次用抽水马桶时着实是研究了半天,又不好意思问城里人,恐遭耻笑。所以现在有些城市既要农民工在城里下苦力,又看不起他们,好多是因为生活方式的问题,如:不守交通规则,不讲公共卫生,说话不文明等。可这怪他们吗?我不认为,因为他们在农村的生活方式就是如此。听说日本曾经在大规模的城市化开始时,规定必须对进城的农民进行城市生活方式培训,那我们的培训做了吗?我曾亲眼看见一个进城的老太太,因为不知道自动投币,被公交车司机训斥得无地自容,甚至被怀疑要逃票,连人品也有了问题似的。
但生活方式仅是适应问题,因为生活中要不断接触,很快就能适应。而因为长时间形成的知识技能差异则短期难以弥补,数字鸿沟便是一种。正如书中所说,现在城市的孩子家里多数都有电脑,无电脑的也能经常光顾网吧,学校也有条件不等的电教室,因而他们从小就有条件摆弄电脑,进入'数字时代';但农村的孩子,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的孩子,则家里多无电脑,更不要说上网,校舍好多破烂不堪,更无电脑,于是他们整体被挡在'数字时代'门外。到最后,即使被誉为'天之骄子',农村的孩子在进入大学时,依然不免为各种数字化的东西如电子卡证、电子系统而头疼甚至自惭形秽。而在一个信息化的新经济时代,数字鸿沟既是城乡差距的体现,更是城乡融合的障碍,而且因为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强者更强而弱者更弱。这些差距又会通过语言的形式表现出来,导致城乡之间沟通的困难,甚至可能导致社会阶级、阶层呈现'刚性'断裂,难以和谐相处。
所以,在关注农村教育问题的时候,要解决的不仅仅是校舍问题,也不仅仅是校车问题,还应该在教育体系问题上下功夫,想办法弥合已经存在的城乡'数字鸿沟'。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