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卢卡斯认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可以转化为现实的需求,从而进入消费决策。开发商对楼市供求核心信息的掌控具有排他性,在一个信息不透明的市场,一切维系开发商与购房人之间信息不对称现状的因素,都有可能被开发商为己所用,对人们的未来消费预期产生影响。
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开发商与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腐败官员的勾结,成功操纵了信息。
1.开发商。一些开发商在房价疲弱的情况下,不是通过降价而是通过提价给人们造成房价在不断升值的错觉,使公众因无法对有关信息作出正确判断而迷失方向,听任开发商们的摆布,在'买涨不买跌'的规律下,自然会刺激人们的购房欲望。
2.地方政府。在推动房价上涨这一问题上,地方政府与开发商有着完全一致的利益共同点,双方都能从房价上涨中获取丰厚回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公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仅地方政府卖地收入,在2004年就达到6150亿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土地出让金已占地方财政预算外收入的60%以上。因而,在两次调控政策出台后,都有地方政府官员与开发商一道,鼓吹本地房价还有相当上涨空间,房价不会下降。官员对本地房价的发言,对民众判断房价走势产生了很大影响。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在对房地产领域的信息公开中,经常故意不作为,加大了信息的可操纵性。
3.有关部门。部门利益在信息方面同样表现地非常露骨。说空置率为例,空置率是中央出台调控政策,决定调控强度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空置率的定义方面,建设部与国家统计局一直在打架,不同的定义既决定着空置率大小的巨大差异,也决定着话语权掌控在谁手中。由于利益等因素,建设部公布的空置率一般都小于国家统计局等部门公布的空置率。甚至,建设部有关人士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曾说:'空置率不管是百分之多少,是算不出来的。因为国外空置率有严格的分子、分母界定,而我们的分子分母跟国外特别不一样,所以怎么算都不合适。'算不出空置率对谁有利谁都清楚。有关部门无法走出利益局限,是导致信息混乱的一个重要因素。至于建设部有关官员在90平方米立场上的动摇,更是人尽皆知,这种动摇所透露出来的信息很容易给人们造成显而易见的错觉。
4.二奶专家。提起这种人我就来气!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圈养的专家,由于有着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学者、教授等头衔,他们很容易把开发商们的利益诉求,包装成学术研究等看似中立和客观的形式,这更容易迷惑民众,混淆视听。比如,某专家竟然举例说,倘若全国十三亿人每人需要一平方米,所需要的住房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言外之意,国家现有土地根本满足不了如此庞大的住房需求,房价必涨无疑,且可能永远涨下去。问题是,你以为人们现在都住在树林和山洞里等待购房吗?许多深奥的经济学道理其实都可以通过最直观的感受作出判断。八亿多农民住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富人拥有多套住房的情况已经非常普遍,他们的购房需求得到了充分释放。许多单位通过自己建房,以远远低于市场的价格满足职工需求'但是,这些专家对未来上涨预期的判断,将使部分人加入买房队列。
中国的人口密度远远小于日本,1998年,日本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339.3人,我国是130人,而且,日本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比例高达75.9%,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尚且能够解决住房问题,我们为什么不能?只需稍微对比一我就可得出的结论: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及其代言人,无非是在用掌控的信息制造紧张气氛,把人们赶进事先设好的圈套而已。
国家发展改革委最近发布的'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报告'指出,2006年中国大陆销售面积平均增长率持续下降,已降至1999年以来的最低点,报告指出,过去五年来,住宅投资增长和施工面积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销售速度,预示经过一段时间后将出现住宅市场的供大于求局面。如果没有各种操纵因素,供大于求的局面或许已经清晰显现。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