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以下简称《日记》)是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
再版《日记》的封四,印有著名心理学家、
封四还摘录了
1929年3月,刘百川出任东海中学附属实验小学校长。《日记》是根据他当时写的日记整理出版的,被称作刘百川先生成名之作。时为江苏教育厅副厅长江恒源先生为《日记》题序:'希望有优良小学校,必先希望有优良小学校长。'同学刘君百川研究教育极精邃,任小学校长且有年,平日持躬行事,固力求与所悬拟之理想相接近也。近著斯书,刊以问世,待人呼亦自待耳,呜呼!其用心可谓深且透矣。' 1633年开华书局还出版了该《日记》的下集,1934年《江苏教育》又陆续刊登《日记》的续集。
刘百川在《日记》序中说明:'去年,在扬州中学担任'小学行政'的学程,觉得有许多小学行政教科书上所有材料,太不切实际,太没有兴味。我无意间在我的日记里,发现了不少实际而有趣味的材料,很足以为学者研究的资料因此我便决心整理我的日记,把重要的事实'提取出来便编成这一本书。'
《日记》包含六方面的内容:'关于校长的事情'、'关于教务主任的事情'、'关于训育主任的事情'、'关于事务主任的事情'、'关于教学的事情'、'关于儿童和家庭的事情'。其中有一篇说他
1939年刘百川和沈慰霞、章柳泉合著的《教育行政》出版,并被列为师范教科书,时为教育部秘书长、四川省教育厅长郭有守在序中说:'教育行政最高理想,是要做到'行政学术化'。希望将来一切教育行政的问题,都变成教育学术方面的问题,随时加以研究改进。而教育行政人员,更要具有学者虚心研究的态度。千万不要将教育行政机关完全衙门化,把教育行政的业务,当着官样文章看待。'
在《日记》中,刘百川关注到教室黑板的高低、课桌的高矮、教室的采光、厕所的座位、图书的装订等等看似琐琐碎碎的小事,其实都是教育行政的内容。他认为教育行政基本都是一些具体标准,是办学的强制性要求,应当有科学依据,所以说是'行政学术化'。
1948年刘百川在《国民教育行政问题》的一书中,系统的提出了'教育行政学术化'和'教育学术配合行政'的观点。做校长要用学术高度去处理日常事务,才能避免成为事务领袖。
《日记》用相当多的文字谈到'训育'。关于训育,我的理解大概与我们的品德教育有些相似,他强调:'训育的理想要与社会的理想融合调恰;训育应该以正常的活动代替消极的禁阻;训育当是间接的,而非直接的;训育要采用儿童所能了解的最高方式'。
《日记》谈及学校的社会化,他强调,社会化,不是成人化。他指出'大家把社会化的意思弄错了,把整个社会的活动,都照样的搬到儿童面前,这简直不是社会化,是成人化了。'因此,儿童自治组织,'要与教育目标一致;与社会理想相谐和;顾及社会环境需要;合于儿童生活能力,且为儿童所能了解'。
1971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再版刘百川《现代儿童教养研究》,收录到王云五主编的《人人文库》,这本书在台湾畅销,以致1982年再次印刷。《一个小学校长的日记》,则是解放之后在大陆再版的第一本刘百川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