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称之为网络时代似不为过,然而,充分享受网络的现代人在网络中得到的也并非完全就是美好,有时网络就像一个充满悖论的矛盾体,让人莫衷一是。而且,网络似乎也正在成为哲学的难题。读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第20辑》,学者曹卫东在谈德国思想对中国的影响这个专题时谈到了网络,他认为哲学在对个人主义进行批判的时候,除过公共领域的问题外,还要面对网络公共领域的问题。他觉得网络在中国,对所谓个体和共同体之间的关系,构成了一个极大的挑战。笔者想接过这个话题,进行一点思考和批判。愚认为,网络起码有着四个方面的悖论,即陌生的熟人社会、真实的虚假世界、封闭的开放空间、愚钝的智能时代。
悖论一:陌生的熟人社会。网络大大缩小了人们交往的距离,天涯若比邻在网络似乎成为'现实';然而,在表面上看来是到处有朋友的表象背后,这些网络朋友的真实度又有多高?因而,所谓的网络熟人在本质上还是陌生的;不仅如此,由于在与网络熟人的交往中耗费了过多的时间,人们与本应熟悉的街坊邻里、亲戚同学等真实存在的熟人的应有联系减少,反而陌生起来。这不能不说是网络形成的人际关系悲剧。
悖论二:真实的虚假世界。网络是真实的还是虚假的?从其物质属性上看是虚拟的,不是真实的存在;但以网络这一载体却再现了真实的存在。由于网络的虚拟特性,每个在网络中的人完全可以以另一个面目出现,可以编造真实世界没有的东西。因而,人们对于网络真假难辨,甚至是发自心底的不信任。于是,虽然在网上结交了数不清的异性朋友,但最终要选择可以托付终生的人时却要通过传统的介绍对象方式去实现,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不是对网络的无情嘲讽吗?这只能说明,人终究是要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可为什么现代人却始终沉湎在虚假的世界不能自拔?
悖论三:封闭的开放空间。网络大大加速了社会的开放程度,也让传统的社会禁锢方式越来越难实现。然而,在这个开放的网络世界里,即使人们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天文地理无所不晓,可掩饰不了的却是人们内心的孤寂与封闭,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变少了,心灵之间的沟通消失了,一些人甚至退化到害怕与人交流,只能躲在网络中间才能自在地生存。特别是那些严重沉湎于网络的人,在网络的需求之外,除过吃喝拉撒这些基本的生理需求外,似乎已经没有正常人的物质精神需求表现,在开放的网络空间却形成了自闭症。这种现象难道不应深刻反思吗?
悖论四:愚钝的智能时代。网络给予人们的帮助实在是太大了,通过网络的帮助,人们甚至达到了傻瓜生存的状态。于是,不由得让人感叹,网络真是太神奇了,这真是人类智能时代的体现。然而,无情的现实是,网络确实体现了人类智能的新水平,但并无法掩盖使用网络的人智力却在下降、反应正在钝化。流传的段子中说,一手好字让电脑给废了。但岂止如此,经常性的提笔忘字,大脑反应慢,人的身体功能反应迟钝,这些现象背后是人的智力在退化。让人类智力从江河退回到小溪,这恐怕是网络提倡者始料不及的。
既然网络有着如此之多的悖论,于是我在想,网络与现实的关系能否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关系来比喻?在世界虚拟经济遭遇巨大挫折、各国普遍提倡实体经济的时候,网络是不是也应该压制一下虚拟的成分,让网络世界与真实世界保持在一个良好的比例区间。而至于哲学能否穿越网络空间,也成了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当拭目以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