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 年中国金融博物馆开业之前,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兼总经理高西庆先生赠送我们一批珍贵的藏品,其中一套面值高达几亿马克的德国30 年代纸币成为最受观众瞩目的文物。每当提到通货膨胀,全球经济学界都会以此作为典型案例,即便在出现了100 万亿的津巴布韦元之后,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仍然是首当其冲的记忆。按传统的经济史论观之:
' ' 其一,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直接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破产,也就是间接帮助了希特勒法西斯政权的上台。
' ' 其二,德国恶性通货膨胀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和约》的经济后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起因之一。其三,对德国恶性通货膨胀的反思,直接导致了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得势和战后国际金融秩序的重建。客居美国的英国著名金融史学者和畅销书作家尼尔'弗格森近年来风头正劲,不仅连续创作了一批商业畅销书,而且也成为风靡全球的纪实电视主持人和制片人。他习惯于超脱传统叙事的立场和思维方式来重新梳理现代金融史,摒弃了成王败寇的英雄史诗记录和学术总结,更以多角度、多立场旁观事件演化,再现历史复杂细节,给读者以穿越时空的自身体验,给读者自我演绎的空间。
' ' 弗格森以这样的立场和手法描述了两千年的货币崛起,解剖了罗斯柴尔德家族,分析了大英帝国,也大胆挖掘人类文明历史。在展现宏观历史大视野的同时,不时回眸,流连于史学家常常忽略的蛛丝马迹。《纸与铁》便是这样一本聚焦德国汉堡港,又散漫于百年前的德国货币与经济整体板块的光影斑驳的历史演变纪实。弗格森从金融与战争的角度,投射了一连串或明或暗的思想火花,让读者浮想联翩,让一本很学术的著作表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
' ' 弗格森曾写了《虚拟的历史》一书,大胆推测了历史的不同歧路与逻辑结局。在《纸与铁》这本书的起始,他信心满满地表示,假如当时有今天的知识和政策手段,德国恶性通货膨胀完全可以避免,经济大萧条也可以避免,自然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根本不会发生。不过,这样虚拟下去,弗格森本人也许不会问世,我们也不会有这本书来研读了。
' ' 从中东的吕底亚王国和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起,人类社会使用以金、银、铜为主体的金属货币大体上有两千多年历史。从宋代的交子和佛罗伦萨的汇票始,我们使用纸币也有了1 000 年的经验了。由于自然条件和流通的磨损,在金属货币本位的时代,通货紧缩是一个长期困扰市场发育的问题。基于政府急功近利和金融家的习性,在汇兑本位的时代,通货膨胀则成为颠覆市场周期的祸首。
' ' 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一直在被不同时期的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们研究,却由于不同的经济环境产生了完全不同的结论。抨击者有之,但也有人愿意发现提升德国国力的积极效应。鼓吹者有之,但也有人注意到导致经济崩溃的临界条件。在这之后,恶性通货膨胀也发生在中国的民国时期,也发生在20 年前的东欧经济区,还发生在几年前的津巴布韦政府。我们真正了解并可以避免恶性通货膨胀吗?
' ' 几年前的华尔街次贷危机显现了一个后汇兑本位的货币时代,我们的货币已经不再与贵金属相关,不再与英镑、美元甚至现金和存款等老百姓认可的可见货币相关,而是与信用卡、购物卡、电子账号、房贷凭证甚至各种虚无缥缈的衍生产品符号相关。而且,各国中央银行已经不再是矜持、高贵、审慎和稳重的监管者了,它们不免猥琐地暗地加快印刷货币来注水经济,甚至公开以邻为壑地竞争铸币利益了。从近期希腊和土耳其中央银行行长的口气中,我们都感受到了法国路易十五的幽灵:在我之后,哪怕洪水滔天。
' ' 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全球恶性通货膨胀的时代吗? 所有监管者都在否认这样悲观的论断,但是大多数金融家都坚定地保持这样一份警惕。翻阅本书,回顾弗格森笔下的20 世纪20 年代,从失败中站立起来的德国仍是蒸蒸日上,似乎可以完成《凡尔赛和约》的义务,然而,政治家们手里把玩的金融政策却于无声处呼啸而至。山雨欲来风满楼,回首历史,我们也可以成为当下全球经济的风语者。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