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四高喊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居于中国思想统治地位千年之久的儒家不幸被赶下神坛。然而,如果仔细翻看中国的历史,这儒家未必不是中国千年封建专制统治的受害者,因为到了最后,不仅孔子的形象被统治者抹得四不象,而且曾经被君主们不容的儒家思想也被改造得完全成了封建统治的帮凶。我想,如果孔孟等儒家先贤地下有知,真不知他们会悲愤到何种地步。到近读李存山先生的《宋明理学的兴起与流变》才知,被批得一塌糊涂的理学,竟然也还那样进步过,似乎也是封建统治的受害者,让人感叹不已。
在诸多的相关历史阅读中可知,儒家的思想在诞生后的两千多年里一直在变迁,从而逐渐为统治者所容,并巩固着自己的统治地位,也正是在这种变迁中儒家失掉了自己的先进性'那些可贵的民本思想、入世思想等。但需要说明的是,这绝非孔孟先贤所为,他们毕生推销的仁治思想在春秋战国的乱世中似乎从未被接受过。然而,到西汉迎来中国第一个稳定的帝国时代时,儒家终于被统治阶级接受,成为统治思想,是为历史上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但为了迎合统治阶层的需要,儒家掺杂进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直接导致了两汉时期的讳谶之风弥漫,也给儒学涂上了神秘色彩。
儒家从来没有被作为战争胜利的法宝,三国至南北朝的大分裂时期可谓儒家思想的又一个历史低谷,道家学说开始流行,佛教也开始与儒家分庭抗礼,被迫的应对措施是儒家开始了三教融合的序幕,然而被动的局面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改变,由此直到唐朝,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等人还在大声疾呼恢复先秦两汉的儒家传统。然而一直信奉道家的唐朝统治者似乎并没有被真正的触动,反倒是激烈反佛的韩愈遭到了排斥。
真正让儒家与时俱进的时候终于在北宋时候到来,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终于提出了改革的思想,提出了改进官员选拔、加强教育、改良战备、鼓励农桑等思想,后来又经'濂洛关闽'(濂指周敦颐,洛指程颢、程颐兄弟,关指张载,闽指朱熹)四大谱系的学说演进,终于在南宋形成理学的完备体系,史称道学,为了与道家相区分,又称新儒学。
传统的批判观点是,理学是儒学的佛学化,从此儒学蒙上了浓厚的佛道色彩,失去了固有的勇气和入世思想,理论越发空洞,行为越发消极,距离孔孟之道的务实精神越来越远;儒家的纲常名教被提高到神圣天理的玄虚高度,结果脱离群众,丧失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华夏文化于是盛极而衰,进入衰老时期。但从李存山先生的观点看,两宋形成的理学也有其历史功绩,即改变了当时士人沉浸于佛家与道家的消极无为状况,重新确立了儒家的思想主导地位,实现了儒学的复兴。
但遗憾的是,也就在理学形成后不久,西方开始了伟大的文艺复兴历程,而中国则从此反而走进了'中世纪',这与后世对理学的不完整继承有重大关系。因为理学不仅强调'立德行之科以厚其本',还要加强'明体达用之学',分时务之科'以齐其业',这些时务包括礼乐制度、天文地理、兵谋刑法之属等,可'明体达用之学'后来却没有得到延续。对南宋出现的八股雏形,朱熹也进行了批判,在后世也没有得到重视。结果是,宋此后的历代科举,以朱熹圈定的四书和五经注释为蓝本,专立'德行明经科',并延续到明清。从此,在统治者的制度设计下,读书人走上了只读圣贤书、难以经世用的畸形道路,原本先进的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化,由此在明朝实现最后的总结后,终于全面落后于西方了。这是历史性的遗憾!
然而,如果真的理学如李存山先生所讲,则中国历史退步的罪名是否错误的强加到了理学的头上?这理学不也是历史的受害着了么?
二〇一二年八月五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