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捧起《学习力》一书的时候,我既感到欣慰,却也体会到一种熟悉的陌生。我的欣慰来源于至少早于一般读者十个月以上,我便饱览了书的原貌,因为我在2012年开春的时候,得到最大的阅读任务就是本书的原稿,荣耀地进行书稿的校订;然而,由于过多注意了谴词造句,反倒对全书的轮廓和要义感到了生疏,这可能是编辑习惯的一般负效应。所以,我又以初读者的身份,重新开始本书的阅读之旅。
若从知识的角度看,我们所处的时代既万幸又不幸。所谓万幸,因为信息爆炸让每个人的知识积累达到了古人难以企及的厚度与深度,即便是懵懂少年,并不比过去的饱学之士知道得少。但另一方面看,这又是一个不幸的时代,知识更新太快了,学校所学东西一出校园便落后;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分类越来越细,内容越来越复杂,不仅过去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式的天才难以产生,三教九流无所不通也变得很不现实,一招鲜吃天下的情形更是越发不可能。而且,由于学校专业的划分愈来愈细,大学所学知识面越来越窄,因而走上社会就业时专业匹配能力并不强,严格意义上的专业对口情形少之又少。这样,每个人在从学校走出来的时候,面对工作和社会无异于成为新的学生,不得不重新开始学习的过程,甚至是白手起家。
当前的时代被称作学习的年代,不仅因为学习本身的问题,还因为学习面临的具体实践问题。由于学习是系统的,细分的,而应用多是综合的,于是多人合作、分工协作等成为现实情形,这个互相配合的过程也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必要时还要互相跨界学习。当年美国原子弹研制工程的首席科学家不是专业学科的,而是综合学科的,大胆运用了系统工程理论,否则很难想象这一复杂的工程由谁去领衔完成。更重要的是,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新的知识日新月异地产生,加速替代旧的知识,一个人绝不可能固定在某一个知识水平上,否则就有可能被淘汰。由此,终身学习被提上议事日程,学习不论是否愿意,都得伴随工作生活始终。
怎样认识学习的原理,保持学习的动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提高学习的效果,这是学习力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关于学习学的论述和著作,不能说是已经汗牛充栋,至少也是琳琅满目。愚以为,《学习力》的突破在于,将学习从个人提升的路径提高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的战略高度;其学术贡献在于,对学习力的概念进行了解析,系统进行了论述,初步搭建起一个学习力的理论框架体系。在书中,作者将学习的问题从哲学的角度进行阐述,提出了学习的四大动力、四大支点、四大浪潮和六次革命;又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指出了学习的九大趋势,即学习能力化、终身化、全民化、组织化、工作化、生活化、差异化、责任化、网络化;尝试着从意志力、内省力、注意力、想象力、思考力、记忆力、阅读力、写作力、创造力、领导力等与学习力的关系论述中进行学习力的解构;提出了五项学习力修炼的主张,即硬学习力、软学习力、巧学习力、持久学习力、创新学习力,并对组织的学习问题进行初步论述,探讨了学习的经济学问题。这些努力让学习力的大厦初具规模。
我再次阅读书稿,对作者充满了敬意,他虽然不是学习科学的专门研究者,但却从自身的学习历程出发,努力地开拓着学习力研究的新领域,在较短时间就提出了系统的论述,足见作者学习力之强大;为了更为系统地叙述理论问题,作者不惜旁征博引,出入多个学科,广泛开展论证,体现了理论研究功底之深厚;作者还表现出良好的语言天赋,能将复杂理论问题通俗地表现出来,用词讲究,行文流畅,善用排比、比兴等手法,不仅文章整体有气势,而且文字有美感,与展现的内容相得益彰;在全书的编排上,各章节层次鲜明,各文章安排井然有序,还独具匠心地插入一些短文作为延伸阅读的链接,更显错落有致。
然而,学习力,中心是'学习',但关键却在'力'。虽以理论为先,终归要在实践上体现。也如作者所言,'如果将学习力知识有效转化为常识,人类发展进步势必获得新动能'。从这一点上说,固然希望更多的人读《学习力》,更希望能将《学习力》付诸于实践,这才不枉费作者一番心血。
(二〇一三年一月三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