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才刚刚开始生根,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也许最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中国的手机用户群体庞大,但是大部分中国的移动手机用户无法使用手机上的移动支付。很高的手机普及率不等于很高的移动支付使用率,电信咨询公司Maverick China Research201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75%接受调查的手机用户无法使用移动支付。只有25%的用户能使用移动支付,但真正使用移动支付进行交易的不到2%。此外,莱森博格指出,分散化的市场意味着中国消费者的需求与商家的能力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匹配。富裕的'大城市'消费者越来越多地希望获得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商务服务(例如,移动钱包、移动报价),他们的需求与'农村'用户的需求相差很大,后者多是些基础性的需求,例如基于短信的小额支付,中国的销售终端(POS)支付基础设施正在迅速发展,在2010年安装了330万台POS机,为2007年的三倍。此外,在中国的二线和三线城市,3G移动网络正在迅速发展,对电子支付的接受度正在提升,这意味着移动支付拥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赛讯咨询公司(Celent)的一份报告显示,到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的生态系统预计将覆盖4.1亿用户。
关键参与者。与电子商务类似,移动商务也涵盖了众多参与者,从移动运营商和软件公司,到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提供商。分析人士认为,把这些公司放入一个庞大而迅速增长的市场,其结果很可能是在未来的几年内出现一个竞争、协作、创新、'建立帝国'的活跃时期。具体而言,市场观察人士表示,在中国新兴的移动电子商务和支付市场上,将出现三大类参与者,它们各自拥有不同的优势和战略目标:
1.中国银联和银行。中国银联(CUP)在中国的信 用 卡和借记卡支付领域占主导地位,由多家银行集体所有。分析家们说,中国银联目前是基于银行移动支付应用的领导者。在主要的行业标准上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一直在竞争,最近中国银联获得了胜利。麦肯锡的报告显示,中国银联已经与157家银行签订了协议,为其无卡支付服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已在成都推出了一个成功的试点。2011年5月,中国银联的子公司银联商务有限公司(ChinaUMS)获得了政府的第三方支付牌照。2012年6月,中国银联与中国移动就移动支付签署了合作协议,承诺在研发、技术标准、业务开发、建设和营销上进行合作。
2.移动运营商。中国领先的移动运营商- 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 已各自建立了自己的移动支付子公司。这三家公司都有大量的移动用户,控制着数以百万计的手机访问,将支付视为额外的收入来源。然而,三大运营商走的路径却不相同。2010年5月,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采用了中国银联的13.56 GHz标准,而中国移动则继续推动其2.4GHz解决方案。(此外,中国移动还收购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20%的股权,并在最近与其共同推出了手机银行/支付平台。)与此同时,三大运营商都在争先恐后地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该牌照将增加它们的优势。
3.在线第三方供应商。分析师表示,在线支付供应商和其他新创立的支付公司能成为中国市场上最活跃的创新者和开拓者,能够将它们在在线支付领域的经验用于移动支付市场。例如,支付宝、财付通、易宝支付都拥有大量活跃的用户群,都希望利用智能手机和应用程序这种相对简单的方法来打入离线移动支付市场。例如,支付宝每天处理超过5000万笔在线交易,甚至超过了传统银行卡POS机的日交易量。与此同时,快钱、钱方支付、乐刷等公司纷纷为商家推出了手机远程支付解决方案,卖点是较低的手续费。例如,支付宝一直在积极地推出针对中小商家的条码阅读器,此外其最新的移动支付应用已经吸引了1000万用户。财付通在全国范围内整合了数十家银行的信 用 卡还款业务,形成了一个信 用 卡客户无缝的移动支付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分析师表示,中国的支付市场仍然基本不对国际支付公司开放,如Visa、万事达卡和PayPal。所以,领军的主要都是中国本土企业。即使在监管较少、更加活跃的第三方支付领域,外商投资也会受到严格审查。在预付费卡发行、在线支付、手机支付和商家收购等方面,所有企业都必须具备资质,并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明确的支付牌照。即便如此,中国的整体监管环境还是支离破碎的。技术供应商、中国银联、银行、移动网络运营商、POS供应商和第三方支付机构分别由不同的政府部门监管,而这些监管部门都专注于自身的利益。
总而言之,专家们认为,中国市场的移动电子商务还在不断发展。它的重点正在从完成交易向更全面的方案转移,这种方案旨在通过市场营销、比较购物和个性化报价,购买和购买后评论等环节吸引消费者。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