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物的产生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现代主义'这个概念在上世纪四十年代产生之后,仅隔十余年'后现代主义'就产生了,于是当人们刚刚歌颂完现代化的美好前程后,就接着开始反思现代化的恶果,一些人还要幻想着退回现代化以前的世界。到了今天,当农村的现代化加速推进时,同样也有着另类的反思,那就是人们挥之不去的'田园牧歌'情结,也可以称之为新时代的'美丽乡愁',一些进了城的知识分子正在自己的阁楼里深情的哀悼着自己那再也回不去的故乡,但其实故乡是在的,只是变化了模样,让离开的人们无法接受。
在文人们的笔下,传统的农村有着温暖的农家生活。比如《农民的终结》中引用的一段描述,就相当的形象、生动和感人:'灵巧的和明亮的火苗在跳跃着。孩子们在做作业。家庭主妇在切削着大面包片。父亲疲倦地坐着'从他停在孩子身上的眼光里可以看出,他感到心里是平静的,大地是温暖的。他的眼神流露出的温情似乎可以从父亲身上传递到儿子身上。'总之,各类文学作品都在表述同样的主题,赞美乡村的恬静生活以及代表乡村特点的平衡与和谐。
然而,现代化让农村开始了彻底的变化:大量化学投入品的使用让耕地的产出大大增加,但也让农田的生态恶化;大量机械的投入,让农民的辛苦程度和劳动效率大大提高,但也让乡村不再宁静;现代养殖的发展,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丰富了城里人的菜篮子,但也造成了面源污染;水、电、路、通信设施的完善,让农村的生活方式现代起来,但却更加地导致了农村青年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加速从农村逃离;农村人的思想观念渐渐现代起来,传统的农村道德体系崩溃了,熟人社会逐渐陌生起来,那些总被描述为纯朴、憨厚的农村人逐渐势利和现实起来'
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担忧吗?是的,非常值得担忧,如果细想起来,还会非常沉重。然而,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发出这些担忧的人往往是城里人,而农村人依然义无反顾地奔向城市,享受新的生活,这样的对比太明显了,甚至让人感到了滑稽。于是一些人甚至想质问,难道农民对失去这样'美好'的生活不感到痛心吗?我想这个问题有一定道理,但不是事实,因为以目前的城乡对比来看,真实的农村生活远比城市人艰辛得多,而那些文学的描述是完全靠不住的。也还有人想以各种方式试图留下农村的人们,保持一些农村的传统生活,但那是徒劳的,我甚至想到了这样的做法只是建立一个为城市人观赏的类似'野生动物园'的生态景观,常年在其中的人们是艰辛的,而偶而体验一下的城里人是幸福的。
当然,失去的东西只有过了一段时间才会感到珍惜,就像进了城的好多农村人,在城里生活很长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怀念农村的生活。而现在兴起的农家乐,留恋于期间的不仅是城里人,还有进了城的农村人。如果从这个角度看,则知识分子关于农村消亡的深深担忧有着强烈的前瞻性和历史深度。但如果没有这个经历,却没有上述的感觉。这个经历怎能不让农村度过?如果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城乡的二元文化最大程度的保留下来,而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生活水平等尽量的一致起来,或许那时的农村人安于享受自己的生活,城里人则可以尽情的体验'即常住在农村。
那么,该为农村的现代化哭还是笑?我想可以谨慎的微笑一下,尽管其中还有些苦涩和遗憾,但我们无法抗拒历史的洪流!
(二〇一二年十月二十八日)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