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皆可成佛:要想成佛先要成人,人成即佛成-《禅和之声-2009广东禅宗六祖文化节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书评

'

'人成即佛成'

'要想成佛先要成人,人成即佛成。「人成」与我们平时所定义的成功又不完全一样,这种「成」重在开悟,自悟佛境、佛理的「成」。'
'

佛祖告诉我们,众生皆有佛性,都有获得一切智慧与觉悟,并彻底开发生命潜能的属性,佛学属于众生,人人都可以同佛一样,人人皆可成佛。'
'

到底如何才能成佛脱离六道轮回之苦呢?当然要修行。我曾说过,在佛学中,一般出自身、口、意的有意向的任何行为,都可以叫「业」,有业便有业报。「业」是因缘的产物,可以分为善业和恶业,恶业也可以称为罪业。凡是利于证得菩提的都可以被称为善业,而一切不良业力和习性则可被称为罪业,「罪业不过是修证菩提的一种暂时的障碍罢了,关键还在于我们对自己心灵的把握和改造」。我所说的修行,其实就是要创造修证菩提的条件为其减少障碍,就是为了「消业」,消除一切不良的业障,积累善资善因。消业也就是灭罪,远离一切罪恶的业因,这样才能不受罪恶的果报。我觉得做人最难的就是要保持身、口、意三业的清净,身、口造业人皆可见,易于发现,相对也易于监督、改正;唯意造业难察,表面看起来这人还面带微笑地口若悬河,应承得让人不予怀疑,实际却早已经心猿意马了!这可是需要自己时常监督的一项重任。《华严经》说:「罪性本空由心造,心若灭时罪亦亡。」可见,无论是善因还是罪因,其实都在于我们对自己心灵的把握和改造。当我们完全地转识成智了,成佛了,便是彻底消业,彻底灭罪。不过,对于许多人来说,想要达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也许需要几世的修行才有可能达到彻底消业的佛境,不过,毕竟佛陀已向我们传达了这种意思:佛于我们而言,恰恰是求则得之,寻则见之,叩则开之。不论任何人,皆可求得、寻见、叩开。只要我们肯努力修证和实践,我们就会同他一样成佛。'
'

如何才能修成正果呢?要想成佛先要成人,人成即佛成。就像我们平时常会讲的那样,无论是工作、娱乐、生活,做什么事最重要也是最终的结果往往还在于做人,做人成功了,其他的先就成功了一大半了。但我在这里所讲的人成与我们平时所定义的成功又不完全一样,这种成重在开悟,自悟佛境、佛理的成。'
'

我常告诉弟子,佛法无边,六道中皆有佛在,而我们平时在佛经典籍中所看到的极其深奥的佛理也许很难理解,但它们可能就蕴含在最普通、最显见的日常生活中,从宇宙、大自然到人类社会、历史与文化,再到个人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男欢女爱,所有普通生活的细节中都可能蕴藏着可以让人开悟的佛理,而一旦发现了生活中的那些佛理,那些曾经晦涩难懂的佛理也就成了最容易了解的道理。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些生活中所存在的佛理,更多的人则是对此视而不见的,因此说,要想发现生活存在的佛理、开悟的话,首先得做个有心人。佛学认为,人的命运掌握在人自己的手中,人的生命并非是宿命的,事在人为,不由任何外在因缘或事态所主宰,而在于对自己言行、思想、精神及心灵的洗涤和改造,以及不断的自我救赎、完善和超越,只有我们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因此说,能否成人,能否成佛,关键也在于自己。'
'

我曾听说过有一位老禅师留下了这样的名言:「老僧30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旧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看来一个人从开悟到小悟、到大悟再到彻悟的过程,与其说是成佛的过程,不如说是人在红尘生活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开悟的过程。佛祖说,向佛门求福为迷信;向佛门求术(神通)为邪信;只有向佛门求智慧才为正信,才能脱离六道轮回。任何人、任何事都需要一个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当你真的做到了反观自照,打消妄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使身、口、意三业清净,洞悉了真如空相、实相无相、实相无相无不相的真意,明了实相的大空性,妄念一歇,菩提即现,那么人自然可以成为完人,人成即佛成,那么这个人就可以脱离六道的轮回,成佛了!'
'

《华严经》云:'
'

菩提心,则为大道,能使得入一切智城故;'
'

菩提心,则为净眼,悉能睹见邪正故;'
'

菩提心,则为明月,诸白净法,悉圆满故;'
'

菩提心,则为净水,洗濯一切烦恼垢故;'
'

菩提心,则为良田,长养众生白净故;'
'

菩提心,则为一切诸佛种子,能生一切诸佛法故。'
'

但愿众生都能明白人成即佛成的道理,在求佛的路上不断完善自身,不断使人成,明心见性,悟得菩提心,修成正果。

盛噶仁波切

链接地址:http://www.dymf.cn/Article/xmbd/zang/gaju/2010-11-25/5280.html



为您推荐

《印文化概说》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介绍中外印文化, 涉及中国、日本、古代欧洲、古代中东、古代印度等地, 还有少量提及近现代美国、俄罗斯等地。书稿从文化学的高度, 对印章的材料、制作、印文、功能等进行论述。 书籍特色..

《中国砚文化:砚的魅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砚文化审美读物, 包括“访砚·论砚”“色砚新裁”“端砚的魅与惑”“开拓砚视野”几个专辑, 文中配精美砚图60余幅。这是一本从作家视角写作的关于砚的文化随想、杂感, 以及砚学论文的合集, 图书从..

《墨舞之中见精神-李继凯论书法文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为作者专论中国书法文化的论文选集。从上世纪80年代的《墨舞之中见精神》,到近期发表的《论书法文化与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关联特征及功能意义》,主要探讨了文人尤其是作家文人与中国书法文化的持续而又复..

《湖北美术出版社经典美文行楷/墨点字帖/经典文化系列经典文化系列字帖》内

《工艺文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工艺文化》,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经典之作;阐释工艺之美的源泉;以“用”和“服务”诠释工艺;提倡民众的力量,尊重自然的意志;倡导无心之德。《工艺文化》:柳..

《砚种卷-鲁砚-中华砚文化汇典》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春秋战国时期的鲁国在今山东,所以山东也简称为鲁。山东自古产砚,著名砚石达四五种,故鲁砚闻名天下。山东的砚石由于分布较为分散,各地的古代地域状况和交通条件,自然人文也不一样。因此各地的产砚历史先后也有..

《中国陶瓷文化与陶瓷文化产业》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在深入回顾悠久的中国陶瓷历史、梳理灿烂的中国陶瓷文化的基础上, 思考、分析、探索了中国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 首先分析了陶瓷文化产业的构成与现状、问题与困难, 其次提出了陶瓷产业发展的路径与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