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王朝一样的没落--柏杨版资治通鉴夜读札记4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书评

  进入公元6世纪,中国的南北朝时代继续着,但南北不同的两个王朝却同时出现了共同的没落特征,大分裂时代的最后时期来临了,而饱经苦难的中国百姓也迎来了那个时代最后的苦难时刻。

  先说北魏。一是佛教空前繁荣,带来大量的社会财富浪费和劳动力流失。自从第八任帝宣武帝元恪上台后,对佛教的崇拜那是相当严重,自己带头信,政策鼓励信,大兴寺庙引导信,很快寺庙上万,洛阳龙门石窟也隆重开凿。等到了胡太后时期,妇道人家,对佛更是虔诚得不得了,佛教基本建设再掀高潮。《洛阳伽蓝记》对北魏首都洛阳的寺庙盛况进行了生动描述。二是政治上的严重腐败。先是继承了已经腐朽不堪的士族门阀制度,本来北魏还因为人才使用制度不拘一格而国家有些活力,这下倒好,迅速死水一潭。接着又发明创造了论资排辈制度,在官多职少的情况下,让候补的官员一律按资历排队,矛盾看似缓解,但带来了政治上的巨大隐患。三是贪污横行,赏罚混乱。北魏长期实行官员没有俸禄的制度,无官不贪。中央朝廷则对官员的赏罚严重混乱,有功不赏,有错不纠。朝廷上下纲纪全无,老百姓真正到了民不聊生的时候。

  再说南梁,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是以慈悲为主要形象特征的南梁皇帝萧衍持续地进行着无原则的宽容,结果带给老百姓无穷的灾害,因为这位皇帝的宽容对象主要是皇亲国戚,对老百姓则是非常的严厉。比如说,萧宏,绝对是个谁都说该杀的主,让他作统帅出兵,临阵脱逃,全军覆没;让做文官,涉嫌阴谋叛乱;可就是这样,梁武帝萧衍还是能宽容下来,竟然什么事也没有,照样位居三公之高位。二是这位皇帝还在信佛的问题上勇猛地赶超着北魏,北魏的当权者仅是信佛、拜佛,而萧衍则是直接舍身于佛,先后多次把自己卖到寺庙为奴,每一次为把皇帝从寺庙赎回来,朝廷都上花费上亿钱,而且还动不动就要讲经七天甚至更多天,全国上下都要认真聆听。皇帝如此,上行下效,佛教在南朝也是空前的辉煌。唐朝诗人杜牧的名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风雨中。',梁武帝萧衍可谓是功不可没。三是变相的鼓励贪污。由于南朝比北朝的政权稳定性要差得多,一直处于政权的更迭之中,因而每一个皇帝总是要对有权势的王公大臣朝廷提防,只要不谋反,不起二心,其他的一切都好办,如果能贪财好色,更是没有政治野心的表现,不但不抑制还要表扬,只剩下老百姓倒霉。

  时势大致如此,明眼的人一看就知道天下将乱。在北朝,公元519年北魏首都洛阳的军人暴动之后,各地兵变、民变风起云涌,公元523年沃野六镇叛乱之后,全国上下几乎狼烟一片,高欢、宇文泰等权臣迅速崛起,帝国的灭亡进入倒计时。在南朝,日益年迈的梁武帝萧衍越来越昏聩,接纳北朝的叛将侯景直接导致了江南多年的平静被打破,梁武帝萧衍自己被饿死,首都建康人口死亡十之八九,从此江南再无宁日。而在一连串的动乱中,遭殃的只有老百姓。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书评家徐鲁有关中外童书的序跋与导读文章的精选集。全书共分四辑,辑一是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各类原创童书写的序跋与导读;辑二是为一..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中人白话-修订本》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作者认为: 世界上无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即使因为不变化而使文化发生中断,说到底也是一种变化。形形色色的变化形成了历史,形成了光怪陆离的各种画面。其中大的场景已有大的历史学家在大的著作里作了充分的揭示,零碎..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五四复调-(:疑古思潮与白话文学史的建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是从疑古思潮的角度重新审视白话文学史的建构,既有历时性的追源溯流,亦有共时性的比较:前者体现于疑古思想在白话文学史的建构中所起关键作用;后者可见于胡适、顾颉刚两人在建构白话文学史的方法论、民间..

《祝勇-中国好文章(白话文卷)》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梁启超说,一代有一代之文学。   张锐锋说:“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这些词语……实际上埋藏着这一时代的一些潜在的信仰。”   读《中国好文章》,体察中国社会百年沧桑与文明的进步 书籍特色..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