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物》-《中国食物》书评

我天生爱吃,却不会做饭,所以选择成为一个会品尝美食的人。后来,又兼职做了美食节目主持人和美食媒体撰稿人。我爱美食,除了享受美味和健康以外,更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特色美食里所蕴含的文化感到好奇。读《中国食物》是一次引人入胜的中国历史旅行。

自古以来,中国就多灾多难。'世界上最可怕的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中国:明代陕西地震死亡83万人;76年唐山地震伤亡人数大概有60万人;华北地区的饥荒实际上年年都有记载,可以说水旱频繁;东北和中亚的严冬经常将牧民的畜群全部冻死。' 在每个中国人心底,都存在对食物缺乏的恐惧(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中国人喜欢储蓄和收藏东西)。

中国供养了世界上四分之一的人口,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正因如此,中国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关注食物的民族了。哪怕最穷的中国家庭,其成员最大的心愿,就是在过年夜全家人能吃一顿好饭。

交换产生了农业。集权却是造成贫穷的原因,这点听上去也许令人费解。'伴随着权力的集中,随之消失的是限制人口的因素。人们感到不再能完全把握自己的命运,他们需要更多的劳动和产品,而得到的唯一途径则是增加家庭的劳动力。由此开始了中国经济史上的恶性循环:食物产量的提高导致人口的增加;而增加的人口又导致了对食物的更大需求和由此产生的对农业集约化的要求。在国家出现以后,税赋使农民的生存更为艰难。'

周朝到汉朝是中国食物至关重要的一千年。这段历史时期,中国出现大量的农作物,铁促进了农耕革命,汉武帝的使节张骞还从中亚带回各种有用的植物。更重要的是,儒家文化使食物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获得了礼仪和哲学的高度,对美食的需求也有所增加。

汉朝以后,中国几乎分裂达四个世纪。这个时代开始崇尚酒文化。

中国第一本著名的烹调书和营养学教科书都出现于唐朝。一种新的舶来饮料 - 茶开始在中国普及。

中国伟大的烹饪法产生于宋朝。海上丝绸之路让各地中产阶级兴起,地方乡绅贪图享乐,从而推动了食物的考究和创意。宋朝的菜肴种类难以胜数,光一次宴会就可能上二百多道菜。

成吉思汗的崛起,让元朝的中国食物呈现出较多的中亚风味,奶制品和猎物占突出地位。

无能、腐败以及效率低下的明朝持续了近300年之久,城市化、对外贸易和相对开放的经济使人口密度增加,资源迅速减少,贫富分化日益严重。新大陆的粮食作物开始进入中国。一方面是宫廷的奢侈(1425年雇佣了6300名厨子)和富翁的挥霍,在社会的另一面,饥荒不断的明朝形成了吃人肉的病态风。

土地税在清朝降到了中国历史上的最低水平,使18世纪的中国农民比同时期的法国农民更富裕,受教育更多。农业高度商业化,使人们能够栽培和品尝到更多的品种,各种区域性市场应有尽有,供给城市所需。在最近的150年里,进入西方的新食物、纤维和观赏性植物,主要来自中国。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就描绘了最富裕家庭里各种精致可口的美食。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孟子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告子说:'食色,性也。'

中国食物,并不仅仅是关于美食。







为您推荐

《1900-2000-中国书法100年》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法史离不开种种书法历史现象,更离不开书法家个体。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书法家的历史,离开书法家谈书法史,所谓书法史观云云只能是空洞无物的玄谈。《中国书法100年(1900-2000)》是笔者在讲授“近现代书法史..

《中国古代书法赏析(全彩版线装) 中国传世楷书》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汉字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中国的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它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

《邓石如隶书四条-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书籍特色 在安..

《祝允明草书岳阳楼记-彩色放大本中国名碑帖》内容简介|作者

《赵孟頫书福神观记-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本书为“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书籍特色 本..

《赵孟頫书出师表.昼锦堂记-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为 彩色放大本中国著名碑帖 系列,该系列底本好,印制精,大8开,为首次彩色放大本,并延请专家释文,方便读者研究学习,尤其适合书法爱好者对帖临摹。 书籍特色 "彩色..

《法书至尊·中国十大楷书:08:颜真卿颜勤礼碑》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代表盛唐气象的颜真卿楷书朴拙雄浑,大气磅礴,被称为 颜体 。其《颜勤礼碑》真通篆隶,笔势圆劲,气态质厚,如端人正士,不可亵视。此碑宋时见传,宋人《金石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