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书不上心,但凡考试总爱'投机'。例如像对付简单题、论述题什么的,头天晚上一定不忘翻书,将重点段落、提示信息一一摘抄在长方控制在
'
生活到处蕴藏智慧,即便是作弊也概莫能外。除了做小抄、打手势更多是'力气活'之外,看选项猜答案可是纯粹的'技术活'。它须得琢磨别人(出题者)的心态、研究他人的思路,在此基础上,预测其可能有的行为并最终得出最大概率的结果。可别小看了'考试全部靠蒙,答案基本靠猜'儿时'伎俩',它实际上就是一门'策略的艺术'。就像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策略行为研究专家的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在与其学生巴里'J'奈尔伯夫合著的《妙趣横生博弈论》一书中指出,人们在本性上倾向于以自我为中心,只关注自己的理解和自身的需要,只要跳出这个局限,转而理解他人的立场、他人的观念以及他们看重什么,并以此指导我们的行动,这就是一种艺术。他们还说,写作《妙趣横生博弈论》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把读者'培养成策略艺术的更佳实践者。不过,对策略艺术的良好实践,首先要求对博弈论的基础概念和基本方法有初步的掌握'。
'
各位,请注意,不管是'策略的艺术',还是'博弈论的方法',这并非是在为'不好好读书'找借口。人生本来就是一场博弈,小到下象棋、养小孩,大到创事业、搞经营,再大到选总统、试军备,几乎无所不包博弈、决策的思想。与此同时,它不像一个伐木工人去砍树,面对的是没有想法和行动的树木,在多数对垒局势里,我们身边围绕着的是积极思考和同样工于心计的人,他们的选择与我们的选择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甚至互相牵制。正如作弊的考生要时刻面对来回走动、严肃监考的老师,做题跟猜谜一样的学生总要换位思考、寻思出题者的习惯,这些都是博弈。对此,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提到:'当将军试图消灭敌军时,他必须料及并克服阻止其意图的反抗力量。如同将军一样,你必须意识到你的生意对手、潜在配偶,乃至你的子女都是富有谋略的。他们的目标与你的目标既可以相互冲突,也可以完全一致。你的决策必须求同存异并充分利用合作。'
'
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多少需要懂点博弈论。要知道,它可不是什么小把戏,也不是什么厚黑学,更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权谋之术,迪克西特和奈尔伯夫对于博弈论的认识值得我们借鉴,正如他们在书中写道:'在创作《策略思维》(《妙趣横生博弈论》的上一版本)的岁月,我们还太年轻,当时的精神思潮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竞争。后来,我们才彻底认识到合作在策略情形下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到良好的策略必须很好地把竞争与合作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当看完《妙趣横生博弈论》之后,应该对博弈论持有这样的看法:它应该是展开有效竞争与合作的理论,应该是大智慧,应该是个人理性融入社会的艺术。对于那些试图探求真实世界现象之因缘的人们来说,博弈论也是理解高度互动的人类社会的一种思想方法和分析工具。
'
既然博弈论是科学的理论和行为的艺术两者有机的结合,它就不一定非得是沉闷的,是乏味的公式的堆砌,事实上,迪克西特与奈尔伯夫在写作该书时参考了托马斯'谢林的学术风格。谢林擅长以老百姓能够字面理解的日常语言来写博弈论,而且在《妙趣横生博弈论》之前,除了谢林的著述外,几乎所有有关博弈论的文献都采取数学形式讨论,这使得博弈论在很长时间里都只是象牙塔里面的学科。迪克西特首先认识到,'让博弈论离开学术期刊真是太有趣太重要了',因为博弈论的洞见在商业、政治、体育以及日常社会交往中有广泛的应用。于是他和合作者身体力行,将博弈论的重要洞见从原来数学形式的理论,转换成日常语言的描述,用直观的例子和案例分析取代理论化的命题。他们'想要改变大家观察世界的方式,通过引入博弈论的概念和逻辑以帮助大家策略性地进行思考'。
'
不可否认,通过迪克西特等人的努力,不仅为博弈论提供了许多更深刻也更生动的思想,而且为博弈论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天地。如果说,当年谢林的成功之处在于从学术的立场影响了学界和政治界,那么,迪克西特则为那些来自社会科学、人文学科以及其他关心博弈论的大众读者奉献了精彩的理论篇章。很难想像,要是没有迪克西特的宣讲和传播,我们对于博弈论的认识还不知停留在哪个阶段,而对于答案猜测与博弈论的关联也不知从何谈起了。
'
【美】阿维纳什'K'迪克西特、巴里'J'奈尔伯夫:《妙趣横生博弈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8月第1版,定价:48.00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