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圣母院的修建计划中,新的建物要比原建物东移,以便在教堂前方腾出一个可以作为游行用途的广场。为达到此点,昴熙斯主教将一个原本是孤立在西堤岛东边的小岛与本岛相连,以填土的方式产生出可以建筑教堂的用地。除此之外他也拆建了不少屋舍,以便能铺设一条全新的街道'新圣母院路'(Rue Neuve Notre-Dame),这条六米宽的街道是中世纪时巴黎最大的一条街。至于主教宅邸与教堂附设的医院(主宫医院),则因为岛上用地不足之故,被迫迁移到塞纳河南岸。
在教堂的平面上,承袭自老教堂的基本格局,圣母院被设计成有五个纵舱(Nave)的规划,包括一个中舱与两侧各两个的翼舱。但相对的,整栋建筑的尺度规模都放大许多,教堂全长128米,光是中舱就有12.5米宽,而整座教堂的全宽则为40米,穹顶(Vault)则为33米宽。
教堂的第一颗基石是1163年奠下,属于唱诗班席结构的一部份,开工后教堂的修筑速度非常快,因此在1182年教皇的使者献出了新的祭坛之后,圣母院的基本功能算是大致成形。一直到这阶段后,工人们才开始将旧的教堂拆除(中古时代,旧教堂并不会在新教堂起建初期就拆除,以延续教堂日常的宗教性运作)。之后圣母院一共更换了四位姓名不可考的建筑师,逐渐的将哥德建筑招牌的肋拱式大跨距穹顶完成,教堂双塔造型的正面(Fa'ccedil;ade)一直到进入13世纪以后、在第三任建筑师的手上才动工,并在1220年代时,由第四位建筑师与舱顶部分接合、一同完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