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改革成败之反思-《历史的拐点》书评

  中国历代,改革往往是这个朝代的拐点,要么向好发展,皇祚绵延;要么向坏的方向发展,局势越发不可收拾。这是马立诚先生把自己关于中国历代改革的反思集结成书并定名为《历史的拐点》的重要原因。

  但可惜的是,中国的历代改革大多失败,《历史的拐点》选取了中国历史上13个关于改革的历史故事,大多是不幸的结局。春秋时的郑国子产改革,事成功,人名就,算是圆满的;下来的战国商鞅变法就不好了,法成而人亡,商鞅及其家族结局很惨;战国的赵国胡服骑射改革也是成功的,但赵王晚年凄凉,不过与改革无关;西汉的王莽改革空想主义成分太重,完败;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成功,那因为是君主亲自改革,但也留下后患;唐代安史之乱后的财政改革,事成,但主角刘晏、杨炎下场不好;唐代的'二王八司马'改革,仅存在146天,失败,参与的人被贬,有的终生抱憾;宋朝范仲淹、王安石改革均失败,而且后遗症很多;明朝的张居正改革先胜后败,人亡政息,家庭遭难;清朝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立宪三次改革皆失败,王朝最终覆灭。

  为什么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易,而改革却难?本书提出了一个观点,即中国的政治缺乏妥协精神,容易犯绝对化的问题,非左即右,非此即彼,而且容易与人身伤害挂钩,结局要么是改革派人头落地,身死族灭;要么就是反对改革的遭到打压,处境凄凉。历史上商鞅、王安石、张居正在变法过程中就对反对的人大力弹压;而事后他们又遭到反对派的反扑。'二王八司马'、 戊戌变法的失败与改革派缺乏妥协精神有明显的关系。如果说中国的历代改革能有些妥协精神,能渐进、温和改革,也许一些悲剧可能不会发生。因而,从历代改革成败的反思中也可以看出,中国当代的渐进式改革是成功的,也是被认可的。

  然而,又引出一个问题,中国人一向崇尚中庸,为什么在改革的问题上却这样偏激?我在想,以缺乏妥协精神来概括改革的成败因素似乎也不全面,于是想起历史学家黄仁宇指出的,中国历代均有以道德代法律的传统,改革的最终争论会陷入道德的旋涡,结局是支持或反对改革的人并不是以改革本身而是以道德问题被处置,大多被批为奸臣,明朝的张居正身后就是被这样评判。特别是宋朝的王安石变法,后遗症相当严重,直接导致党争,而且打击面相当大,而实质与改革相差万里。

  提要梳理中国历代改革的头绪,上下延续两千多年,很不容易,一些小的疏漏也在所难免。如书中对中国历史著名的税制'租庸调'制进行解释就提到农民要上缴玉米,'租庸调'发于北魏成于隋唐,而中国的玉米传入要在明朝末年,从南美洲传入,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一开篇把'二王八司马'事件的主角之一,王叔文误为'王书文',清朝几个改革故事中又把公元18'年与19'年几次混淆,若有再版时校订一下才好。



为您推荐

《宋元卷-历代小楷集萃》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小楷是楷书艺术中一种既独立存在又与其他书体紧密相联的艺术表现形式。小楷书法草创于汉末,成形完善于魏晋,经隋唐、宋元、明清历代发展,成为一种具有..

《张旭草书古诗四帖等五帖-王爱本研习历代草书经典名帖墨迹选-(卷九)-原著首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张旭,唐代书法家,字伯高,为人洒脱不羁,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因他常喝得大醉,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得“张颠”的雅称。后怀..

《苏轼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中国历代碑帖珍品》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中国历代碑帖珍品:蘇軾洞庭春色賦中山松醪賦》在文字疏解、艺术赏评诸方面做了全新的尝试,使文字记载、释义的属性与书法艺术造型、审美的作用相..

《偏旁提高篇-历代名家书法字帖书写练习册-柳公权.玄秘塔碑-大字版》内容简

《偏旁提高篇-历代名家书法字帖书写练习册-王羲之.兰亭序-大字版》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王维华、苏亚涛编写的《兰亭序(王羲之偏旁提 高篇大字版)》是历代*名书法大家王羲之先生的行 书《兰亭序》习字巩固篇。王羲之是东晋伟大的..

《偏旁提高篇-历代名家书法字帖书写练习册-赵孟覜.胆巴碑-大字版》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苏亚涛、王维华编写的《胆巴碑(赵孟頫偏旁提 高篇大字版)》是历代*名书法大家赵孟頫先生的楷 体《胆巴碑》笔画基础篇。赵孟頫是元代的大书..

《习字巩固篇-历代名家书法字帖书写练习册-赵孟覜.胆巴碑-大字版》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苏亚涛、王维华编写的《胆巴碑(赵孟頫习字巩固篇大字版)》是历代*名书法大家赵孟頫先生的楷体《胆巴碑》笔画基础篇。赵孟頫是元代的大书法家,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