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孩子们都会被教育说,'要抓紧时间学习,时间是有限的,现在不学习将来是会后悔的。'这种威胁式的论调每个家长肯定都用过。学海无涯,让孩子把有限的时间全部都投入到无边无际的学海中去,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因为这种做法极容易让孩子产生心理和生理的疲劳感,甚至产生应付学习的态度。那么,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取何种办法才是能将学习的效率发挥到最大化的呢?
心理学上有种现象称为'空白效应'。说的是人在感知世界的时候,如果感知对象不完整,便会自然地运用联想在头脑中对不完整的感知对象进行补充,直至完整。人们对经过联想去'补充'的感知对象,会产生更强烈的心理效应,不仅印象深刻,而且更容易记住。也就是说,在孩子有限的学习时间中,必须加入部分空白,才可以让他更好的对学到的知识进行消化和记忆。该怎么做呢?
比如,孩子刚刚开始认字的时候,每个家长都想要孩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认识最多的字。因为每个孩子在初期对一件事情总是抱有十二分的兴趣的,所以刚开始,孩子会遵循父母的意思尽可能努力的去认字,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孩子的兴趣劲过去了,就开始想方设法逃避这件事情。其实,最科学的方法就是给孩子分配每天的额度,就跟信用卡刷卡一样,一个月就给你2000的额度,超过额度就刷不了。让孩子学习认字,比如一天只能认20个,认完了就放假了。刚开始的时候,孩子可能学到兴头上就没有额度了,那也没办法。家长这时候必须权威,不管孩子用什么方式都不再教他。到了新的一天,又开始教他认字。这种做法,其实就是利用了心理学上的空白效应。欲言又止,保持神秘,吊起孩子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让认字变成是孩子来求你教,而不是你想方设法连哄带骗的让孩子认字。家长坚持这么做一段时间,不仅可以让孩子很好的认字,而且还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谓一箭双雕。
空白效应不仅仅可以运用于家庭教育,在学校教育中也可以很好的运用这种做法。比如,老师在讲述课本知识的时候,突然停顿下来,让学生们感到疑惑,然后便会去回想老师刚刚说过些什么,这样对学生掌握知识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通常都教育孩子要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其实,这种做法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并滋生出应付的情绪。假设,我们的家长和老师都是利用空白效应的做法,让每个学生将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有限的学习中去,不仅能够提高学习的效率,还可以让孩子有时间尝试人生中其他的事情,增加人生阅历,增加对生活的思考,使孩子长大后可以成为一个懂得生活的正常人。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