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后代,恐怕没有比吴越国的钱氏家族落脚更好的了。《百家姓》开篇即说'赵钱孙李',足见钱家的地位。吴越国在五代十国也就是一个小国,统治的地方基本就是今天的浙江省,但开创吴越国的钱镠政治眼睛却是雪亮。他深知自己的实力有限,所以紧盯中原王朝更替,表面臣服,换来实际独立,不要虚名。不管时局变化如何,吴越国都奉中原王朝的正朔,特别是贡品不仅多而且持续不断,甚至出现正常进贡道路不通竟从海路北上到黄海再从陆路迂回进贡的'感人事迹',中原王朝的统治者怎能不倍感钱氏的'忠贞'?由此,吴越国在中原大地战火纷飞的年代也就显得是那样的安宁。
但人也有忍不住的时候,在各路军阀纷纷称帝的时候,钱家有时也想过一把皇帝瘾,但只玩那么一把,赶紧收手,且想办法抹杀痕迹。比如,当了皇帝的标志就是有自己的年号,吴越国就短暂地用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公元908年,朱全忠即朱温废掉唐朝最后一个皇帝建立后梁之际;一个是公元924年,后唐灭后梁之后,吴越的使者通过进贡实地观察后唐的皇帝李存勖政治能力不怎么样之时),但后代们千方百计地洗涮(钱家后代们很会写书,一本又一本,性质类似,就是通过给钱家的先人们立传来宣扬钱家的美名和忠贞),所以中原王朝竟一直不知此事,连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也被蒙骗过关,直到后来出土了地下文物,才知表面忠厚的老钱家也弄过那不臣之事,但已是钱氏后代享受荣华富贵很久之后的事了。
到了赵宋王朝成立,终于一改中原王朝内乱不止的现象,以明显不同的气象开始了重新统一中国的进程。这时的钱氏家族再次以雪亮的政治眼睛来观察时势,并迅速做出决定,归顺宋朝,而且是完全的归顺,不搞以前那种形式上的归顺与实际的独立,很得赵宋王朝的赏识,享受的优待那是相当地好。就凭这一点,五代十国的其他统治者就明显不及了。比如,相邻的南唐,明显时局不济,还要通过献出长江以北之地,换取藩属式的小国自治,开始还行,后来就不被允许了,直接进军灭掉,南唐后主李煜被羁押在宋的首都还不老实,一首脍炙人口的宋词《虞美人》确实换来千古美名,但身家性命却马上不保。传说这首词一写出来,宋朝的皇帝就很训,很快就赏了李煜毒酒。政治这玩意,绝不是写词那么简单。
吴越国钱氏家族的经历留下的重要启示是,作为一个统治者,一定要认清自己的实力,一定要把握政治大势,一定要顺时而为,否则,短暂的荣耀之后就是国破族灭,这样的例子在五代十国那个年代可是多了去了。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