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的五种说法-《中华自然国学纲目》书评

  梁启超的'多元混合'说

  1905年,梁启超写了《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指出中华民族是中国境内的所有民族,汉满蒙回藏等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 1922年,最早提出'中华民族'概念的梁启超撰写《历史上中国民族之研究》,他在书中一方面指出'中华民族'通常指的是汉族,同时又指出'中华民族'包括中国各民族认同的一体特征,他说:'凡遇一他族而立刻又'我中国人'之观念浮于斯脑际者,此人即中华民族之一员也。'并具体指出'故凡满州人今皆中华民族之一员也'。明确指出:'近四百年来,民族主义日渐发生,日渐发达,遂至磅礴郁积,为近世史之中心点,顺兹者兴,逆兹者亡。'梁启超毫不动摇的坚信,要使中国不亡,必须推行民族主义。但是一个民族的融合必须是语言文化宗教习惯的融合。从政治上谈融合势必被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所不耻。[7]

  李大钊的'融合'说

  民国初期,从民族主义意识形态角度自觉公开地标举再造现代'中华民族'旗帜的第一人是李大钊。1917年2月19日和4月18日,他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和《大亚细亚主义》两文,针对日本人宣扬的以日本民族为中心的大亚细亚主义,提出了中国人应该激发出以各民族融合为基础的'新中华民族主义'的自觉,'则前之满云,汉云,蒙云,回云,藏云,及至苗云,瑶云,举为历史上残留之辞,今已早无是界,凡籍隶于中华民国之人,皆为新中华民族云。'李大钊这里的'中华民族'指的是融合中华各个民族后的新民族。可是融合论是背叛了民族学,民族的融合必须是'一切被融合民族特征和民族差别的完全消失,被融合民族的消亡'。显然,谈融合就是否定了56个民族的存在。

  杨度的'文化族名'说

  杨度在1907年发表了《金铁主义说》一文,将中国解释为地域观念,将中华阐释成文化一统,把中华民族归之为文化族名,所有生长于中国这块土地上的民族经过交流融合,已经不可分割地形成了一个中华民族。这里,杨度将中华民族的含义赋予了现代文化人类学的意蕴,颇具文化色彩和理论意义。

  章太炎的'汉族中心'说

  章太炎并不反对杨度乃至梁启超用中华民族来概括中国各民族的论断。他与杨度所不同的是:一是坚持要以汉族为中心;二是要由汉人组织政权;三是以汉族来逐步同化其他少数民族。众所周知,章太炎是一个汉族中心主义者。革命派的重要代表之一的章太炎在《中华民国解》一文中,也使用'中华民族'一词,仍指汉族。 但他的观点较其1903年前后宣传的民族复仇主义已经有很大的转变。

  孙中山的'五族共和'说

  一向倡导'革命排满'的孙中山也接过了'中华民族'的旗号,在1912年进一步提出了'五族共和',号召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来达到民族融合和民族和谐。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国史纲目》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近世以来,中国学界颇习于以通史体裁撮述吾国之历史,虽线索明晰,逻辑雄辩,但皆依循西方历史演变之道,对吾国祖先各种制度创制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