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市面上的其他财经畅销书,大前研一先生的这本《专业主义》或许在趣味性和故事性上并不突出。而当你换了一本又一本畅销书之后,肯定会惊讶地发现,值得在枕边或书桌上时时翻阅的书目中,这本书必在其列。我之所以如此肯定,绝不仅仅因为大前研一先生被誉为'全球最重要的五位管理学大师之一'以及他曾作为麦肯锡日本负责人的职业经历。而更在于,在日新月异的商业环境中,当你静下心来认真体悟书中所陈述的观点时,肯定会受益匪浅。如果你是一名公司的决策者,你将从中学会如何通过行业趋势的研判来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以及在企业文化的指引下理顺公司的管理体系并打造卓越的团队;如果你是一名公司职员,你将从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成长的路径;如果你是一名咨询顾问,并且研读过麦肯锡三部曲,那么你将找到融会贯通的专业气质修炼法。我的这番评价或许会让人感觉这是一部全能宝典,所以我得声明大前研一先生并没有在书中事无巨细地陈述他的经营管理方法。但我依然坚信本书的价值,因为,卓越的思维远远比具体的方法更有价值!如果你期待成为一名专业主义者,那么,欢迎全身心投入到'专业主义'的世界。
底蕴的厚度决定生命的高度,你够专业吗?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葛大爷的这句经典台词,一语道破了关乎企业、社会和国家竞争取胜的关键。身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时代的中国,我们大概都会有如此同感:这是一个'专家'横行的社会!曾经有段时间,整个社会关于'通才'与'专才'的利弊优劣争论得不可开交;近几年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一度使得各种高级技工学校异常火爆;而当形形色色的'专家'们在应接不暇的讲座、研讨和预测中令人大跌眼镜时,褒义的'专家'则不可避免地演变成了贬义的'砖家'。于是,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再次陷入模糊。那么,'专业'到底意味着什么?'专家'的标准又是什么?
在《专业主义》的开篇,大前研一先生就对'专业主义'的内涵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专业技术人员与专家看似相同,实际上却并非如此。在他看来,无论一个专业主义者处在哪种职位上,他在从事任何工作时都必须首先明确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做出贡献。哪怕是政府或公司里的行政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顾客',并在心中自问'我能为顾客做出什么贡献'。如果能发自真心地将上司或某个对应负责部门当作'顾客',则可以有效地防止官僚主义。通过这种自我追问所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开放性眼光,是一个人通向专业主义者的必要素质。至于专业主义者的行为标准,大前研一先生在文中列举了韦尔奇、盛田昭夫、郭士纳等几个典范。在他的描述中,这类人有这样的共性:充满好奇心和进取心,却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严守纪律并靠理性而行动;不仅具备极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伦理观念,而且无一例外地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对于一个组织来说,如果成员们都能做到主人翁意识与服务员角色并存、目标一致性与思维多元化同在,便开始具备成为卓越组织的雏形。
'底蕴的厚度决定事业的高度',这是大前研一先生在全文开篇向读者们传达的中心思想。正如那个关于堆砖头、砌墙和建房子的经典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心境影响态度、态度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成就。所以,端正态度、提升底蕴,是专业主义者的修炼起点。
能力决定影响力,如何成为专业主义者?
如何在新经济条件下革新思想,求取生存发展?这大概是所有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在第二章《先见能力》中,大前研一先生具体讨论了传统企业所面对的新经济环境。他认为,游戏规则在发生变化,应该打破以往观念的束缚,学会如何在一个由网络经济、无边界经济、多元经济以及原有实体经济构成的四维空间里,构思自己的事业,并将之打造为长期赢利事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学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才能抓住行业发展的势能。为了进一步地解释'先见能力',他还具体说明了构建事业成功模式的步骤:1、明确定义事业领域(范围);2、从分析现状入手预测未来的方向,简明扼要地阐述假想的论点,以分析其因果联系;3、在可能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只精选其中的几种,在推行所选择的方案时,采取强制的方法调配人、财、物等各方面的资源;4、不要迷失假说的基本方向,不要偏离原则,除非彻底发生变化。按照以上4个步骤获得成功的企业家,则被大前研一先生评为'具有先见能力'。
当然,仅有先见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成为新竞争领域的霸主,不仅要善于抓住机会,还要在对未来的研判中构思新的事业机会,并付诸行动。一些企业尽管富于先见性,但由于没有冷静地思考如何走向成功,因此被淘汰在市场中销声匿迹。即使是同样的商业计划,如果创业的时机和事业的发展速度不同,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也不一样。有些组织在改变战略以及把预见到的东西转变成构思的过程中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这样的组织,即使是经历磨难的大企业,也无法生存下去。21世纪的商业模式需要的不是阶段性地培育全球标准,而是创造出全球标准本身。大前研一先生在书中建议现在的企业应该更具有大眼光,他认为现在需要以全球8亿中产阶级为顾客,调查8亿人的需求,构思8亿人能够接受的产品和服务,设定满足8亿人市场的标准,通过同步满足8亿人的需要,扩大产品的销路,带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奠定竞争实力。因为这已是大势所趋,不按这套规则思考和规划自己事业的企业家和管理者,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专业主义》这本书虽然是作为财经图书上架,但是我们同样能够清晰地看到大前研一先生对社会现象及人性的洞察。他一语中的地点明:在任何时代,最大的敌人都是自己。人不是不喜欢变化,而是讨厌自己被改变。以达到和谐气氛为预期目标的讨论会是不会产生任何创新的,如今我们需要的不是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学会在忠于现实忠于'顾客'的基础上自我否定或坚持己见。这些观点在《讨论能力》这章能到了更加突出的体现。在这一章中,'逻辑'被大前研一先生推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他认为面对任何议题,都采取Why'5(问5个为什么)的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正是麦肯锡内部的一套标准。麦肯锡方法的精邃是:以事实为基础,以假设为导向,调查事实,分析事情,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导出正确的结论,最终得出解决方案。很显然这一套以科学管理思想为基础的方法论深得大前研一这位麦肯锡'校友'的认同,他也深信这会是使日本管理界发生革命性提升的一套方法论。
在第五章《适应矛盾的能力》中,大前研一先生重点论述了企业经营中的常见矛盾。在'and'还是'or'的问题上,他认为经营中也包含着互相矛盾的事物,或者说需要同时解决两方面的问题,这是仅凭逻辑所无法认清的。譬如说从以往成功的模式来看,提高生产率并强化销售能力便能够增加收益,可现如今这样的模式未必能够成功。如今需要的不是把问题进行分解并还原为诸多因素,而是俯瞰全局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沟通的能力问题上,他认为正确的指挥方法与经营者的灵性及人格有关,是非常微妙的,人们即使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一定能掌握。在市场与顾客的反应方面,经营者必须磨练自己的沟通能力,以捕捉微妙的变化,并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指令。而'地域的思考,全球的行动'则是大前研一先生对盛田昭夫先生'全球化的思考,地域的行动'的逆向思考。对于及集权还是分权的矛盾,他提出如果对组织的领导力随着权力的集中而增强,个人变成组织的一个齿轮,这样,组织便丧失了灵活性,难以适应环境的变化。
'先见的能力'、'构思的能力'、'讨论的能力'、'适应矛盾的能力',这是大前研一先生倡导的'专业主义'所蕴含的四大关键能力。从他的文章编排和能力的先后顺序中,我们似乎可以这样理解'专家'的涵义:总结现状特征,把握发展趋势,在对未来的研判中发现并构思新事业的机会,利用严谨的思维对新事业的建设方式和路径进行讨论,并在实际行动中适应解决遇到的矛盾。
思行合一,在践行中实现'专业主义'价值倍增
'思维落差'是在管理咨询行业中非常流行的词汇,我对其理解为所谓商流、人才流、现金流都是建立在知识流的基础之上的,换句话说,正是因为信息、思维和知识的不对称,才导致了各种商业机会的产生。而咨询顾问们最擅长的,正是打思维落差'我知道的,你不知道,所以你需要接受我的辅导。咨询公司都希望在辅导客户的过程中,帮助客户内生出系统的知识和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带给客户远高于项目价格的价值。从某种角度上说,蕴藏着麦肯锡精神的《专业主义》便是一本填补思维落差的书籍。大前研一先生通过此书带给你的,就是一整套系统的思维方式,他告诉管理者们现在所缺少、将来必须具备的素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去获得这种素质。麦肯锡所推崇的专业主义已被证明具有生命力,它也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性主义方法的极好总结,人人心中都应有一套麦肯锡方法。
如果你已经找到明确的远景目标,并且拥有了客服眼前苦难的思路,请高举'专业主义'的大旗,对事业倾注全力,坚定成功的信念,勇往直前。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