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发展”的一个新视角-《以自由看待发展》书评

  我最近在读一本《以自由看待发展》的书,作者阿马蒂亚'森是印度裔的美国经济学家。这本书讲自由和发展的关系,森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后来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里用了这本书的理论框架。《以自由看待发展》是一本经济学著作,我之所以阅读它,是因为其看待发展的视角很特别'自由的视角,与目前通行的以经济发展即GDP来衡量发展有很大的不同。

  作者阿马蒂亚'森被经济学家索罗称为'经济学良心',其缘由及证据均可以从这本书中寻找得到。森眼中的发展是'扩展人们享有的真实自由的一个过程',这种关心人类自由的发展观与关心GDP增长、关心工业化程度、关心城市化水平、关心技术进步的发展观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自由是经济学与市场体制最崇尚的东西,但我们应该能够从自由的视角中寻找到对社会正义的关注。从森的书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归纳:自由的真正享有才是发展的最终目的,财富的意义只在于它可以帮助做我们想做的事情,帮助我们实现我们所珍视的自由。可见GDP增长、工业化发展、城市化水平提高、技术进步所起到的只是工具性的作用而不是目标本身。

  森从自由的视角看待发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如何'建设新农村',自由是一种可参考的新视角。像森分析的那样,GDP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提升首先是扩展人们自由的工具,增强人们获得自由的可行能力,这些工具只有实现社会效用以后,才会有价值。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从根本上讲,发展是自由的产物,只有自由的人才会创造,才有创新。奴隶和农奴以及单纯出卖劳动力的劳工都没有什么创造与创新。美国这个国家,为什么一百多年了经久不衰?有两点值得我们研究,一是它政治上的纠错能力,二是它科技上的创新能力。这两点都起源于一个基本的概念:尊重不同意见。第一艘到达北美洲的船叫'五月花号',上面全是从英国被迫出走的异教徒,他们到达北美洲后,秉承着一个信念,就是保护异端,尊重异教徒。有一本书叫做Who Are We?作者是塞缪尔'亨廷顿,书里讲到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念有一条就是支持不同意见,说不同意见的自由才是自由,相同意见是不是自由呢?不是自由。在中国,最难说的是不同意见,但是所有的创新都是不同意见,不同意见才叫创新,所有的真理都是从'谬误'来的,美国人的纠错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从这来的。儒家文化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讲等级和宗法,对后世影响至深。我们的孩子很辛苦,从小就要听家长的话,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上了班要听领导的话,所有的地方都要求听话,听话就要扭曲自己,不能自由地发展。

  森是从不自由的形式中来发现自由的。他在书中列举了很多不自由的形式,如饥荒、营养不良、失业、早亡、不能享有医疗卫生保健、不能接受教育、没有社会保障等。他用可行能力来界定自由,他说自由是享受人们有理由珍视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包括免受困苦的基本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政治参与等等的自由。他还把这个概念运用于对贫困的考察。森的这种思想对贫困研究应该能够提供一种新思路。从森的定义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推断:一个社会的成员若没有享受社会保障、基础教育、选举等自由或者缺乏获取这些自由的可行能力,那么这样的成员就是贫困的,他是不自由的,他所处的社会也是不自由、不发展的。

  有一篇文章叫《中国的残疾人到哪里去了?》中国有多少残疾人?八千多万。咱们看不见他们,他们不在商场超市,也不在剧院和茶馆。他们在哪呢?在家里。为什么不出来?他们的心没有和这个社会相容,这个社会也没有接纳他们。发达国家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它们不设特殊学校,残疾孩子被放到普通学校里上学。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残疾孩子从小和正常人一起,认为自己是社会的一部分,心理很正常;正常的孩子知道群体中有一部分孩子有残疾,也很正常,于是从小就融入社会了。我们中国有八千万人受到压抑,他们没有被这个社会接纳。以此类推,我们国家还有多少下岗工人、失地农民、城市贫民、文盲,有多少同性恋,有多少吸毒的,多少艾滋病患者,多少坐台小姐,他们都背着沉重的心灵包袱,都缺乏心灵的自由,所以我们的社会创造力不够。

  如何树立以人为本的信念,如何让人们心灵获得解放?汶川地震后发生的事情给我们很大启示。去年汶川地震有三件事值得思考,一是'以人为本'的政府。第一时间总书记批示,第一时间六十七岁的总理飞往现场,到那讲的第一句话是'尽一切努力抢救人民的生命'。他没有说财产,而是救人,这个指导思想贯穿始终,所以自始至终都是围绕救人,有时候上千号人,几十台大型设备,那么多中外救援人员在一起就为了抢救一个老人。中国人的生命什么时候这么值钱?中国人的生命什么时候得到过如此的尊重?唐山地震死了二十四万多人,《人民日报》刊登社论说,不能用救灾来压批邓,当时没有人反驳。中国历史上人的生命从来没有像汶川地震里的生命这么重要过,这就是'以人为本'的反映。二是信息公开,媒体全程、公开地进行报道,这件事体现了对人民的信赖,对民意的尊重,也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三是几十万志愿者涌现。志愿者为什么要去救灾?中央台的记者问大连的一个小伙子为啥要来,他回答说:'开始的时候我捐了三千块钱,后来我看人们那么辛苦,总理那么来回跑,我心里好难受,吃不好,睡不好,要是不到现场去,以后我会后悔。'这说明志愿者去现场不完全是为了帮别人的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什么需要呢?需要报恩,需要出力,需要尽责任。这就是一种公民意识,它是和责任政府相对应的。当政府对人民负责任的时候,人们就会对政府尊重。以人为本的进步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落实,人的自由会推动长久的发展。'

  作者:郑佳明

  来源:社会学视野网



为您推荐

《对位法-自由对位法-(第二册)-第二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还原 真实而正宗 的对位法教学学习对位法,把握音乐规律,完善创作技术,提升艺术境界中央音乐学院作曲专业教材 书籍特色 《对位法(第二册) 自由对位法(第二版)》一改以..

《自由自在-这个时代的中国自由摄影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 本书讲了什么:35位人气摄影师的摄影故事和成长历程,带你走进摄影世界。 2. 本书涉及了哪些题材:本书涵盖了人像、风光、街拍、纪实等众多摄影作品。 3. 本书的作者:采访过众多摄影师的摄影深度发烧友、人像摄..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论稿》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考察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发展历程及中国自由主义作家的创作特征。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与思想文化界的自由主义思潮的联系及与其它文学阵营的关系;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流变,包括它在..

《守望者的悲壮与无奈-20世纪30年代的自由派文人》内容简介|作者

《先锋就是自由》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e批评丛书”是一套关于几十年代的中国文学评论。由十位大多出生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批评家所著,他们在九十年代取得了丰硕的批评业绩,他们的地位、..

《容忍与自由:精校版》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本书主要是胡适先生的演讲精选集。从中, 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个侃侃而谈的智者, 又可以体会到胡适对于国家的热爱和思考, 对于民主和自由的守护与坚持。 书籍特色..

《民国演讲第三编:为自由而战》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 民国演讲 系列丛书的第三编。本书包含陈独秀、李大钊、宋庆龄、蔡和森、胡愈之、叶挺、史良等八个人物的数十篇演讲,每个人物附生平简介。演讲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