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在他所处的时代只是众多哲学家之一,但绝不是最成功的一位。但从孔子那里却产生了儒家,儒家统治中国长达2000多年,一直到一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其政治权力才宣告终止。
雅斯贝尔斯认为,孔子最伟大的思想在于:借助对古代的复兴,以实现对人类的救济。雅氏甚至将孔子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思想范式创造者之一。另外三位是:苏格拉底、佛陀、耶稣。另一方面,雅氏也积极地批判了后世儒家所衍出大量负面的文化特征:
(一)、'不知'和'一'的思想变成了形而上学中无关紧要的东西。面对死亡,孔子依然平静地生活着,他不想知道人类无法了解的东西。不过,一旦缺乏了孔子对确信的力量,迫于怀疑主义的强势,我们每个人容易产生无法控制的迷信。
(二)、将孔子对人性客观而热烈的渴望,转化成了完全功利的思想。从而发展成为一种对人类的独立存在缺乏理解的、以拘泥死书本为(唯一功利)目的的迂腐思想。
(三)、自由的伦理,由于引导'礼'的统治力量而被转化成了'礼'的教条。在没有'仁'和'一'作为共存和和谐的情况下,视只能成为单纯的外在规则。在孔子那里,礼是一种温和的力量,而现在却变成了固定的形式、和暴力强迫的法则。礼被制作成错综复杂的秩序、各种各样的道德、人们之间特定的基本关系,并且是在无数复杂的规定中完成。
(四)、思想的开放性蜕变成了理论认识的教条。比如,人性善恶的问题、比如,是否可以通过'礼的教育'从而使人向善的问题。除了上智和下愚这种例外情况之外,孔子认为大部分人是有自己的机会、和(自由选择的)空间的,人们可以决定是否实际地去做什么。而现在,孔子的理论却成为了争论的战场,人们陷入了对'为理论而理论'的选择死胡同,而且,这些理论选择所涉及的内容,对孔子来说好象也没有什么是重要的。
(五)、作为内在行为和需要的知识,退化成为了口头问答(或对付考试)的学习。并不是因为品格出众,而是以所学知识、以及只重形式的技艺而受到表彰,产生了只靠一套考试制度来维持的儒生阶层。知识原来是一种规范,可以继承吸引、也可以批判,后世都成了儒生们毫无创新余地的经文。
任何思想都是开放性的,也应当是开放性的。无论是出于无心,还是别有用心,很多人热衷于将孔子'为我所用',或者,也有人激烈地批判孔子,而从反面将孔子'为我所用'。其实,孔子真正说了什么,或者孔子的真实表达是什么,从知识的开放性、和人类追求自身的福祉来看,也许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我们应当独立思考、积极创造、和勇敢实践。
孔子一直强调,'学习的所有意义在于实践',('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孔子出身于一个普通人,他也一直希望自己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圣人。但是,最终孔子还是被奉为了神明,这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人性和历史的结局......
'
'
一、关于苏格拉底
二、关于佛陀
三、关于孔子
四、关于耶稣
五、关于柏拉图
六、关于老子
七、关于康德
八、关于斯宾若莎
九、关于龙树
'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