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几个'70后'的媒体人社会影响日益骤增,北方有许知远,南方有梁文道、熊培云。近期,同样出身媒体的五岳散人也活跃起来,引起了关注。手头的这本《乱翻书》就是其一个作品集子。
可能是早期学习与工作经历的差异吧,五岳散人与前面提到的几位媒体人相比,似乎少了一些严肃,多了些活泼;少了些深刻,但多了些体验;少了些宏大叙事,多了些幽默风趣。我感觉,五岳散人的文风受王小波的影响较深,而其文中也多次提到王小波,好多文章的写法与王小波的从小故事开始讲起也类似。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两点:一是可谓惊世骇俗的自序,一是让人忍俊不禁的讽刺艺术。
这个惊世骇俗的自序,就如同作者所说,似乎不是一个正常的序,也与书的内容没有多少直接关系,但还是置于文前,作了序来用。这个序,毫不留情地展示了作者早年并不值得甚至是不应该公开的经历,那就是出身技校,做过保安,管过小姐,打过群架,办过网络媒体。更为要命的是,序的名字叫《我的家乡》,而写出来的却是似乎没有故乡,那故乡的感觉还是借助远去他乡才找到那么一点。但正是作者这种早期的经历,为其玩世不恭、嘻笑怒骂的写作奠定了基础,并孕育了独特的风格。这样的序我确实是第一次读到。
至于其让人忍俊不禁的讽刺艺术,则书内多篇文章可以领教。比如,一些专家想让民俗旅游区的人保持传统生活以体现原生态,作者直接将这与动物课上的作标本对等起来,但动物没法反抗或诉说,而要让这些人成为'标本',恐怕得问这些人愿不愿意,而实际上他们是想过现代生活的。让人家过原始生活只为了自己欣赏原生态文化,真是有点问题。再比如,某国学家提出,要全面恢复'汉服',并称可拉动内需时,作者无情地嘲讽到,那照此推理,还有好些原始的东西可以倒回去,其止一个'汉服',关键是这些东西能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方便不方便,好用不好用,不要动不动以国学的名义来当噱头。
书中也涉及到一些历史的内容,讲得都挺好。但因为历史可不是乱翻的,于是在一些常识上出了点问题。比如,那个坐着羊车在宫里溜达寻欢的皇帝,作者说好像是晋惠帝,其实还真不是,而是晋武帝。这个晋惠帝是历史有名的白痴皇帝,就是大臣报告百姓受灾无粮吃时他问无粮吃为何不吃肉的那位,而且还娶了个又丑又无德的贾南风为皇后,直接导致'八王之乱'。因而,晋惠帝是无缘享受那个艳福的。再比如,作者提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依然能炒笋炖肉,填词作诗之余还带着小妾,这也描述得未免太轻松了。苏轼被贬的历程虽不能说九死一生,但也几乎性命不保,身体精神都是受了摧残的,全赖其精神乐观,否则我们可能就看不到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名篇的诞生了。再比如,作者提到蔡锷起兵反袁让五千年帝制的回光返照灰飞烟灭,这感情表达对了,但历史概念错了。中国的帝制自秦始皇开始,也就二千年,就这中国人也不堪忍受,若敢帝制五千年,呜呼,国人之命运不敢想像!
总之,这本书还是可以一读的,在四个部分中,'杂乱说'这一部分是最出彩的。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