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的两大转折-《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书评

  曾国藩的人生奇迹是建立在其资质平平的基础上的。其一生成就,基本可以概括为基于资质平平而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孜孜不倦的结果。其中,有两次影响其一生的重大自我调整,实现了其人生的两次重要转折。

  第一次转折,从碌碌无为到立志高远。

  三十岁之前的曾国藩,其人生目标也只是功名富贵,光宗耀祖。在高中进士又点了翰林之后的那一段日子,曾国藩并未脱俗。在自己看来,就是庸俗之极,十分无聊。主要的问题有四个:一是浮。坐不住,爱热闹。那一段的生活基本就是相互吃请,看戏,看女人,闲谈,但看书却少,自定的功课也难以完成。二是傲。进士及第之后可谓一马平川,十分顺利,不免少年得志,恃才傲物,而且脾气火爆。三是伪。言不由衷,语涉虚伪,自矜自夸。四是色。老父亲临走时就此委婉提醒过,他自己也意识到,如对朋友之妻妾有'邪视',还有些'纵欲'的问题。

  但可贵的是,他能自省,照此下去,肯定荒废。因而在三十岁的时候,曾国藩感到再也不能这样活,于是立下大志,要'学作圣人'。为了自己的脱胎换骨,他树立了远大的志向,而且坚定不移,义无反顾,走出了一条让人惊叹的自我完善之路。当然自我完善不可能一帆风顺,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在其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经历了无数次反复、失败、挫折甚至是倒退。但他总是能在挫折中不断修正,不断成长,终于取得了让后世敬仰的成就。

  第二次转折,从四处碰壁到豁然开朗。

  这次的转折发生在1857年。此时的曾国藩正在经历人生最为痛苦的时刻之一,他在起兵以来处处受制于人的情况下,以回家为父亲'丁忧'为名,不待朝廷批准,即愤然撂了挑子,离营回家,又上书说不给地方行政权就不出来,结果朝廷顺水推舟,让他安心在家'丁忧'。一时之间,朝廷上下,甚至湘军内外,皆对他一片非议之声。恰恰此时,太平天国经历内乱后似乎有迅速覆灭的迹象,曾国藩有可能就此赶不上这大好的立功时机,数年出兵的努力可能白废。其痛苦之情可以想像,于是曾家上下顿时因他的痛苦陷入鸡犬不宁,他的无名怒火经常暴发,谁都要挨他的训斥。

  在这样的痛苦中,曾国藩开始了反思。这就是要相对地看待个人的成败,用更大的维度来判断得失的价值,而不能像以前那样执着于功名。如果把心胸放大到宇宙世界层面,则人间小小荣辱风波不值得一提。在此顿悟之时,天机再次降临,太平天国二度兴盛,朝廷的直系军队全部败亡,只好请曾国藩重新出山。而此番出山,曾国藩的为人处事,在外界看来收敛了许多,似乎多了些圆滑世故,多了些宽容放纵,但却换来了一致好评。于是骤登高位,军事节节胜利,遂成千古功名。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上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著名作家、书评家徐鲁有关中外童书的序跋与导读文章的精选集。全书共分四辑,辑一是为中国儿童文学作家们的各类原创童书写的序跋与导读;辑二是为一..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如果说好的书籍能给我们打开通往知识、智慧和美的大门;那么好的书评就会给我们打开通往这些书籍的大门。朱自清先生对书评的写作是很好重视的,他的书评如同他绝大多数的散文真实自然又老实严谨不乏风趣。通过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