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志强先生说,太太在大学念的是中文,数学不好,高等数学根本没有修过,但是对博弈论很感兴趣,老要求他讲一些博弈论的东西。董先生尽力满足爱妻的愿望,后来干脆写了一本没有数学门槛的博弈论科普书'当爱照进博弈论,就有了《身边的博弈》。
资源是稀缺的,渴望成功又是人类的天性,从漫长的亘古到现在,人们一直努力磨砺竞争的技巧,并希望找到成功的法则。这种人与人的斗争中'老谋深算'的学问,就是博弈论的缘起。博弈论有什么作用?这本书清楚地告诉我们,博弈论不是可以保证'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灵丹妙药,不能保证在竞争中绝对获得成功。但是掌握一些博弈论,可以保证即便是输,也绝对不是最糟糕的结果。
《身边的博弈》,尽可能地用通俗、好玩的语言,用一些古今中外人文、历史、政治、军事、经济、管理、心理行为等领域的故事,来讲述博弈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模型。看得出董先生的爱妻之心切切,套用一句经济学术语,'正的外部效用',数学不好而希望了解博弈论的人们,也可以通过此书,了解一些基础概念,从有趣的小故事中获得一些乐趣。
博弈论中最著名的例子是'囚徒困境'。两个人因盗窃被捕,不允许他们之间互通消息,如果两个人都供认,每个人都将因抢劫罪加盗窃罪被判2年监禁;如果两个人都拒供,则两个人都将因盗窃罪判处半年监禁;如果一个人供认而另外一个人拒供,则供认者因有功免受处罚,拒供者将因抢劫罪、盗窃罪以及抗拒从严被重判5年。理性的选择是订立一个攻守同盟,都选择拒供。然而,对每个人来说,最好的结果是我供认,哥们拒供。权衡利弊,两个人都选择了供认。囚徒困境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有时我们会故意创造一些囚徒困境。比如,为了避免上市公司与审计师之间合谋,现实生活中会聘请两个互不熟悉的机构或个人,履行同一个审计任务,进行双头审计,用囚徒困境来保证审计的真实性。
《身边的博弈》用很多生动的例子,娓娓道出了囚徒困境、智猪博弈、最优反应、纳什均衡、混合策略、重复博弈等基本概念,如果想初步了解博弈论,或者想阅读一些有趣的智力小故事,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今,博弈论通俗读物很多,不乏名家的著作,比如王则柯的《博弈论平话》,本意是普及博弈论知识,但读者可能会被随处可见的数学公式搞得很头疼。董先生给学中文的太太讲博弈论,可能更多地从读者能接受的角度来进行写作。
再谈三点不同看法:第一,董先生对涉及到'博弈'字眼的书籍作了比较全面的评价。知名学者写作思路与写作方式难脱学术著作或者教科书的窠臼,其他的书则张冠李戴,跟博弈论没有一丝关系,玩的是噱头。因此,董先生希望自己的书有所改观,但全书通读下来,感觉只是对一些基本概念,运用'身边的博弈'来进行解读,只能说是资料丰富翔实,但似乎还没有达到解释'什么是博弈论'的高度。可以说,董先生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但最后没有很好地回答。
第二,本书误读了'快乐地学习博弈论'的含义。快乐学习不是学简单的东西就快乐,而是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是快乐。博弈论的基础和主流研究方法都还是数学语言,数学语言的艰涩难懂,决定了博弈论是很难的。目前,有部分学者开创了非数学博弈论的新领域,运用非数学的语言进行研究,但里面的逻辑关系分析仍旧是非常复杂的,并没有降低难度。要想学好博弈论,必须有扎实的数学基础,但这并不阻碍一般的读者对博弈论有一些浅显的了解。
第三,本书的序言中,谈到'20世纪初的大数学家希尔伯特教授曾说过,真正的数学大师是能够在乡间小路上向偶然遇见的农夫讲清楚什么是微分几何的人。那么,博弈论圈中真正的高手,便是能够通过讲故事把博弈论的基本道理向基本没有多少高等数学知识背景的读者说明白的家伙,我们找到他了',显然有点言过其实。这本书所涉及的都是一些最基本和最浅显的概念,对于整个博弈论体系来讲,没有微分几何相对于数学的高度,极端地说,只能有'1+1=2与2-1=1'的高度。何况,一个数学大师一定能向农夫讲清楚'什么是微分几何',但向农夫讲清楚'什么是微分几何'的就一定是数学大师吗?恐怕有点牵强。或许,用'当爱照进博弈论'来形容这本书的写作初衷,更为贴切。
文:宋晋韬略 出处:新京报 2007年2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