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十号文时代的政策走向-《红筹博弈:十号文时代的民企境外上市》书评
现实的情形是,十号文的利剑仍然高悬,但它从来没有真正阻挡住过中国企业利用境外资本市场的脚步。如果我们回溯到1992年,回顾一下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历史和监管政策演变,我们会发现,这一领域从来都充满先行的实践和后进的监管之间的博弈,但诡异多变的法律变化始终没有打消企业追求资本的原动力。中国企业境外融资(包括私募和公募)虽然艰难,但仍曲折前行。原因无他,中国企业需要境外资本市场。
我们暂且抛开IPO的光环效应,来看一个最近发生的发债的案例,2010年11月,中化集团下属的中化香港(集团)有限公司发行了2020年到期的15亿美元担保高级债券和2040年到期的5亿美元担保高级债券。其中,2020年到期债券的定价为收益率4.567%,较1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208个基点,发行价格为99.467%;2040年到期债券的定价为收益率6.336%,较30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高228个基点,发行价格为99.519%。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因素,这笔债券的资金成本最终甚至可能低于美国国债收益率。而相比之下,中国工商银行公布的5年以上长期贷款的利率是年6.14%,一来二去,企业可节约近5-6亿人民币的财务成本。
如果你告诉一家中国中小企业说5%可以借款,他一定会问你是月息还是年息。当中国很多中小企业苦于融资困难而铤而走险拆借月息4-5分的短期贷款时,5%的年息长期贷款是多大的一个诱惑,同时又是对企业多大的一个支持!IPO不常有,但企业融资借贷却是家常便饭。如果一个企业打通了利用境外资本市场的通道,就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国际资源进行融资。相反,如果困于本地市场,贷款、发债、上市可能样样靠不上,只能沦为为高利贷金主打工的命运。
所以,我们有义务帮助中国企业搭建这座桥梁,让每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都能沐浴到国际市场的春风,让每一个优秀的中国企业都能成为中国血统的但却是真正国际化运作的企业。中国企业从优秀到卓越,这就是其中的关键一步。
本书的主旨就在于全方位、多视角地告诉中国企业这条路的路标在哪里,并以典型性案例,诠释无数的前行者是如何成功地走过这艰难的长征路,胜利到达彼岸的。书中回顾了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的全景史,梳理了中国企业境外上市监管政策演变轨迹,理清了上市路上的暗滩险阻,在此基础上,集中剖析了十余个典型性案例,解析了其中高超的操盘技巧,给后来者以启迪。最后就后十号文时代的政策走向进行了大胆展望。本书的目的丝毫不在于猎奇,更无意'揭露'任何所谓的违规,相反,我们更多是在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为尚处围城中的中国企业找到一条相对可行的道路。我们希望这条道路不仅在商业上是可行的,更希望它在法律上是相对规范的,而不是过于出格的。
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境外红筹领域的法规就像一部《红楼梦》,佛家读出佛,道家读出道。比《红楼梦》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在境外红筹领域,佛家可能读出道,道家可能读出佛。所以,有心的读者尽可能的批判和指正吧,无所谓对错。再需要多说一句的是,既然真理越辩越明,如果最后越辩越糊涂,那就说明它根本不是真理,立法腐败可能并非完全是谣言。既然并非真理,那就是该改一改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