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了大学教育的通识教育问题的一些材料后,我对自己的读书生活再次进行了反思,在以经世致用为读书原则的今天,专业书籍固然重要,但人文社科方面的书还是要多读,因为在一个经济社会发展飞速变化的今天,各个学科日益呈现交叉化趋势,融合程度不断加深,一个过于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显然是有适应上的问题。但广泛的进行专业学习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只能从通用学科入手,广泛学习,这就要从人文学科入手,其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历史、哲学、文化和艺术。这些学科往往并不能带来直接的用处,但往往带来人生观、方法论上的启迪,会做好各类事务提供基础支撑。正是如此,我对一些综合类的人文社科书籍往往很重视,这几年一直坚持在读,主要的有'部级领导历史文化讲座'系列和'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系列。
刚读完的2007年'部级领导历史文化讲座'专辑,正是上述人文社科书籍的一种,颇有收获。比如,李伯谦的《夏文化探索与中华文明研究》让人读来津津有味,一点也不感到学术气太浓,反倒是引人入胜,让人对中国夏商周历史的意识不觉再次深化。再比如,阎崇年的《读史'治国'修身》,既讲三个方面,又把三方面融会贯通起来,读后很有启发。再有,袁行霈的《天趣》,通过一系列文学故事,把'天趣'这个艺术题目讲得生动活泼,长了不少见识。等等。
总之,这样的书读来是不紧张的,也是不吃力的,而且也不会厌倦,因为内容丰富多彩,能讲的也都是大家,有空的时候、工作累的时候,读上一讲,经常会感到一种温馨。故而,我在想,这样的书就像是吃糖,什么样的都有,完全是什锦风味,比起一整袋牛奶糖、巧克力糖品起来是有味了许多的。而且,如果对其中一种糖感兴趣,完全可以再买一个整袋的,专门细品一番。所以,我还会坚持读下去。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