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在中国》-《海明威在中国》书评

海明威和中国的渊源可追溯到他那位在中国传教并行医的叔叔韩明卫。这位韩明卫是美国公理会的传教士,1903年派到中国,先在河北通州学中文,后在山西太谷公理会办的医院充任医生,因而结识了当地的孔祥熙家族。后来孔祥熙得韩明卫之助,赴美就读。
由于这种历史关系,海明威得以顺利到中国采访,在战时首都的重庆,因得孔祥熙之助,结识不少中国上层社会的要人。孔曾要海住在他的官邸内,但海婉谢了,而选择住在宋子文的府上。那时宋子文在华府负责国防采购业务,重庆的寓所空着,遂借给海明威夫妇暂住,海氏因而结识了孔宋豪门,并和他们建立了相当不错的友谊。
事实上,最先是海明威的太太玛莎'盖尔合恩以《柯里尔》杂志战地特派员的名义到中国采访中日战争,海明威和第三任妻子新婚不久,不愿玛莎只身来华,故以他在文坛的地位,轻易获得在纽约发行的一家叫《PM》报纸的敦聘,担任中国战地特派员,于是夫妇双双到战时的中国采访。他们只是各自代表不同的报刊罢了。
海明威夫妇于1941年1月底自旧金山乘船经夏威夷前往中国,目的地是重庆,但香港、马尼拉、新加坡各地也在采访之列。首站是香港,那时香港从中国内地去的难民聚集,日军有随时攫取之势,这大英帝国的殖民地形同危卵。而香港的脏乱、穷困和中国人不讲卫生随地吐痰的恶习,使得海明威太太不能忍受。但海明威本人则并不在意她太太深恶痛绝的香港种种,反有种'得其所哉'的自在感。他在旅馆里兴奋得像孩子一样,要不是他太太阻止,几乎要买鞭炮来放。海氏喜吃中国菜,而玛莎看到中国菜就反胃。海明威还学会了几句广东话,能和当地的小贩苦力等小人物沟通。
海明威在香港时,当地的中央社记者曾报道,海氏此次到中国的目的是为他要写的一本小说搜集材料,显然对海氏肩负的情报任务一无所知。为了使海明威的工作做好,刚自重庆访问归来路过香港的罗斯福总统的特别助理居里,还专为海明威夫妇发了简报,指示机宜。海明威夫妇在当年4月初到达重庆,第二天就见到了孔祥熙,孔对他极为热情。
海明威在重庆虽然住了不过一个多礼拜的光景,但因有孔祥熙的关照,采访任务颇为顺利。他还秘密会晤了中共代表周恩来,极为推崇周的智慧,说周是'绝顶聪明'之人。尽管孔、宋和海的关系极好,但他在事后给美国政府的报告里,对蒋介石好评不多。基本上他认为蒋的政府是独裁的,反民主的;重庆虽有中共办事处,但那只是装点门面的,别处的共产党人则被追捕、投入牢里,批评蒋政府的自由派人士的遭遇亦复如此。
不过海明威对蒋政府领导的抗日战争是肯定的,对中国牵制日本所发挥的作用评价甚高,认为蒋介石的200万大军,能撑到美国终于会援助中国的时候。他于 1941年6月在刊物上所发表的一系列采访中国的报道,说中国抗日带给美国的安全,无异横跨两洋的庞大海军舰队一样,所以美国应援助中国,而且他预言美国和日本的冲突不可避免。他也看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最欠缺的是空军和训练有素的飞行员。而在海明威发表这些看法时,陈纳德将军已开始招募前往中国协助抗日的飞虎队员了。海明威以一文人,而能在军事上有此卓识,不得不佩服他洞察事物的犀利。
1941年4月14日,海明威结束了对中国军民抗日的采访以及秘而不宣的情报任务,重庆各界曾为海明威举行盛大惜别晚会,约300人出席,海明威在孔祥熙陪同下莅会。



为您推荐

《童书评论集-下册》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书籍特色 本书是徐鲁所著《童书评论集》的下册,列入 东湖书坊 系列,重点收录了徐鲁的书评文章,包括综述性的评论文章、儿童小说评论、儿童散文评论、儿童作品和图画..

《2015年-书评选粹》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北岳年选系列丛书之《2015年书评选粹》。我们早已无法回到未开化状态,因而只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但生命太短暂了,以致我们只能选择和那些*伟大的书活在一起”。所谈之书虽出于古而实存于今,所有对过去的解说,..

《汉学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著名汉学家杨联陞自比为汉学的看门人,其学术书评驰誉学界。本书辑录了杨先生60余篇中英文书评,所评皆为名家代表著作,内容遍涉语言、官制、考古、地理、边疆史、文学史、科技史、经济思想史、书画史、佛教史、史..

《回望朱自清朱自清书评集》内容简介|作者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 《书评人可以歇歇了》是“80后”著名书评人许骥的书评文字的结集。其书评文字散见于《书城》《中华读书报》《《书屋》等各类报刊。其文字简洁明快,能直入作者以及图书的核心部分,受到作者以及读者的好评。本..

《江苏古籍序跋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发现,公之于世。国家为了制止珍贵文物继续流失,把馀下的敦煌遗书交给京师图书馆(即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保管收藏。1922年,陈垣先生主持整理《敦煌劫馀录》;1929年,胡鸣盛、许国霖先生对这些敦煌遗书..

《书目与书评》内容简介|作者

内容简介信息大量电子化后,传统的图书受到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大量开掘,也令传统的文化接受形式有些黯然。图书,曾雄霸天下的文化产品,如今也在现代商品的冲击下有些危然自立。然而,确信者自当确信,无论人类怎样使用高科技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