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运营是爬楼梯,资本运营是上电梯,前者一代致富,后者一夜致富。作者房西苑是国内著名的投融资专家,他跳出了资本家的立场,并打破了西方投资学的框架,完全站在企业家的立场,生动地阐述了在中国做资本运营的游戏规则和战略战术。
有一次,我讲完课,一个企业家学员,请我帮他出个主意。他的企业专门生产某个石油开采设备,与国内三大石油集团长期合作,当了将近8年的配套供货商。可是不久前,他的好运和厄运同时降临了:世界上最大的生产该设备的美国厂家,赫赫有名的跨国公司,想收购他的企业。双方的谈判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开价2000万美元,美国人不同意,声称,如果一个老企业需要那么高的成本,他们宁愿在旁边重建一个新厂。美国人还了一个价,500万美元加上30%的股权。
可是这位学员听出了美国人的弦外之音:如果你不接受我们的条件,我们就在中国建一个新的企业,你竞争得过我们吗?在胡萝卜和大棒的夹击之下,他只好口头同意了美国人的条件。他想请我帮他扭转谈判的被动局面,为他争取一个更好的交易条件。推翻他的口头承诺,需要一个有利于中方的说法。于是,我提出两个修订方案,要么在500万美元的基础上,追加200万美元的收购资金,要么在30%股权比例的基础上,增加10%的股权份额。很快,两个方案都遭到美方的否决。
美国人亮出了两条硬邦邦的底线:如果需要追加收购资金,他们将宁愿另建新厂。如果中方的股权比例超出30%,他们宁愿独资经营。谈判陷入了僵局。显然,只有一个双赢的方案,才能解开这个死结。两天之后,我又传去了第三个方案:为了表示合作诚意,我方先让一大步,在认同500万美元收购款的基础上,放弃30%的股权。但作为交换条件,美方必须聘请中方老板,作为中国的独家代理销售商,并按市场价格支付厂房租金。美方一看这个方案就乐了,立即表示同意。
这无疑是一个双赢的方案。对于中方而言,甩掉了所有的负担和成本,厂房租金和垄断渠道的销售代理,成了稳定的救护没有风险的纯收入,其数额也超过了30%没有保障的分红。这种省心又省力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对于美方而言,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是需要找人去销售的,而有谁比原企业老板更适合这个位子呢?他拥有既定的销售渠道和8年的销售经验,为什么不用他呢?这不是顺水推舟的事情吗?况且这个条件,还在不追加现金的基础上,换回了100%的股权,实现了他们的独资梦想。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