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泡沫穷途末路
伊拉克战争虽然暂时化解了美国的国内危机,但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美国资金流失,双赤字暴增,经济下滑的命运。
打仗是需要钱的。
当初打伊拉克的时候,美国的战争预算大约是500亿~600亿美元,当时以为能速战速决。结果从2003年到2009年,美国在伊拉克整整待了6年,究竟花了多少银子呢?超过8 00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使美国国债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像两座大山,压在美国政府头上让它喘不过气来。
欠债早晚是要还的,可是美国拿什么来呢?
要想维持经济增长势头不往下掉,就要赶快想办法把双赤字这个大窟窿堵上。
通过前面分析看到,为了维持经济神话,美国无所不用其极,该想的办法都想尽了。
这一次,历史的重任落在了美国的房地产上。
鼓动美国穷人去买房,制造房地产繁荣。用制造一个更大的泡沫去堵另外一个泡沫留下的黑洞。
美国政府做出了选择,用房地产拉动美国经济,让美国经济继续保持繁荣。张眼望去,美国有3.5亿人口,还有很多人没买上房。先把有房的富人搜罗一遍,让他们最好再添幢别墅,让住小房的中产阶级换大房。可是那些还没有自家房子住的蓝领们呢?如果把他们都动员起来买房,这是多大的住房需求啊?于是房地产公司和商业银行到处找人贷款买房。
但是,尽管如此,房地产实体交易本身的规模,仍然是远远无法满足庞大的美国经济整体增长的需要的。
这要依靠金融表演,金融,已经成为美国的老本行。
于是登峰造极的金融创新应运登上了历史舞台,房地产成了幌子,与次贷相关的金融衍生品,成为这次历史的主角。
在本书第二章有过大致的介绍。
美国对商业银行贷款的规定一直非常严格,不允许贷款给信用程度低的人。可是在这轮用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过程中,美联储放松了对商业银行贷款的监管,允许等级不够的穷人贷款买房。商业银行把款贷给了没有能力还钱的人,让穷人贷款住进大房子。商业银行放出次级贷款之后,担心自己银行的资金流动性不够,于是商业银行把次级贷款变成抵押债券(MBS)卖给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又打包变成次级债券(CDO)继续向外卖。
为了让买次级债的投资者放心,投资银行又设计出一种新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CDS),凡是买次级债的人,都可以去保险公司买一个保险,一年交3%~5%的保险费,如果发行次级债的机构出了问题,就由保险公司负责赔偿。在这样一根金融链条上,所有人都是赚钱的,买房人合适,卖房人也合适,商业银行赚钱,投资银行赚钱,保险公司也赚钱。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银行利率很低,预期房价一直向上涨。
(这里没有回答,事实是,美联储发现经济过热,提高了利率,导致房价跌落下来,结果发生了次贷危机,进而出现金融海啸。)
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全世界都非常迷信美国。'9'11'之后大家多个心眼,感觉美国也不靠谱,于是出现了资金分流:各国把外汇资产一部分放在黄金上,一部分押在石油上,剩下的买了欧元。一个国家这样做没关系,如果全世界各国都这样做,美国的资金安全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说:好吧!美国只能通过房地产拉动这轮经济,让世界的钱再回到美国来。
资金就这样一圈一圈循环,能膨胀到什么程度呢,区区一个房地产繁荣又是怎样真正能够拉动美国经济的呢?
如果只算次级债本身,大致有总额4万亿美元的次级债券被卖了出去。五花八门的金融衍生品几乎无法计算。据中央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报道,仅仅是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一个交易品种,市场交易规模就达到了600万亿美金的规模。
大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无法想象在疯狂的财富效应驱使下,全世界究竟有多少资金流向了美国。
通过金融衍生品把次级债推向全世界,把风险分散出去,这是一个完美的游戏:美国人民住房,全世界人民埋单。
只以雷曼兄弟为例,在雷曼兄弟倒闭前2个月,还在香港卖出了160多亿港币的债券,就在雷曼倒闭的前一天,欧洲银行一笔40亿欧元的资金刚刚汇进雷曼兄弟的银行账号。
在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英国银行家曾经问过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说:'你们美国出了这么大的事,为什么美国的银行没有倒下呢?'格林斯潘笑着说:'是欧洲的保险公司替我们埋单了!'意思是说,美国商业银行早就把风险转移到世界各地了。
美国已经习惯了把风险转移到世界各地,这次金融海啸当中,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金融机构、实业机构、外汇储备深陷其中的资金不计其数。
但是,为什么把美国这次地产泡沫称为穷途末路呢?
除了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已经没有,不得不用穷人透支信用的方式来买房拉动经济之外,关键是美国把几乎代表美国国家信用的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也搭进去了,成了彻头彻尾的欺诈。
美国信用消失殆尽。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