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十年回眸之乡镇企业-《读书》书评
然而,乡镇企业的天生缺陷是明显的,有技术的问题、人才的问题、经营管理的问题,更有其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可避免的致命性缺陷,即产权归属问题。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企业发展史,大体可以分为两阶段,即从机制改革到体制改革,当从农村借鉴的承包制失灵、经营管理权放开的极限已经抵达,而企业的局面依然困难时,在机制上的探索自然而然的转变到体制上的探索,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是明晰产权,而产权正是乡镇企业的'阿喀琉斯之踵'。由此,集体企业的体制不可避免的受到人亡政息的规律影响,更重要的是难以规避祸起萧墙的悲剧。
随着时间推移到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由短缺经济导致的企业发展黄金期结束了,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而国有企业、外资企业不断逼近的情况下,乡镇企业终于迎来了矛盾集中暴发期,产权不清、职业经理人制度难以建立、企业发展水平较低等因素集中暴露,终于导致积重难返。到了新世纪,春兰的陨落,大概可以视为传统乡镇企业命运的一般终结,而曾经耀眼的乡镇企业'苏南模式'后来一度成为'弯路'的象征,与其命运相似的还有广东的部分地区,也有顺德科龙的衰败等让全国企业界关注的事件。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浙江的中小企业却从一开始就是由纯私人资本发起,虽然在早期受到政策的较多限制,也曾短暂戴过'红帽子',甚至还经历了不光彩的造假、仿冒等原始资本积累的阶段,但却因为清晰的产权结构,在新世纪摇身一变,纷纷成为充满生机的现代企业,有的已经做大做强。
在新的历史时期,当回顾乡镇企业的时候,发觉这个名词已经逐渐为人们淡忘,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小企业所代替,但这也正显示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中国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成就,毕竟,乡镇企业也从来没有要为自己的历史撰写丰碑,它只是中国伟大农民的创造,并带来诸多的历史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