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职业枯竭-《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2008》书评
许燕教授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提出了职业枯竭的问题,深感具有极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节奏不断加快的时代,浮躁、空虚、亚健康等常见状态,往往与职业枯竭有关,很有必要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认识职业枯竭问题,积极予以防范。
职业枯竭这个词来自于1961年美国一篇有名的小说《一个枯竭的案例》,一个功成名就的建筑师,突然发现工作已经不再给他一种快乐、一种成就和一种满足,反而变成了一种压力,为了逃避压力,他跑到了原始森林。职业枯竭只是心理枯竭的一种。所谓的心理枯竭是指,一个很强的或者持久的高压力状态,给人们带来一种个体无法去应付外界的超负荷的要求,然后所产生的一种生理的、情绪的和行为的耗竭状态。
职业枯竭有六大特征:一是生理耗竭,主要是持续性的精力不充沛,极度疲劳、疲惫和虚弱,疾病抵抗力下降,出现一些头疼、腰酸背疼、肠胃不适等身心症状,往往还有失眠、饮食习惯改变等现象,严重的会有精神疾患。二是才智枯竭,感到空虚,有被掏空的感觉,觉得自己的知识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思维效率下降,注意力不集中,难以适应知识更新。三是情绪衰竭,工作热情消失,情绪烦躁,易怒,冷漠,麻木不仁,或者悲观、沮丧、抑郁,无助、无望、消沉,有点像干枯的河床。四是价值衰落,个人成就感下降,自我效能感也下降,自我评价降低,对从事的工作的意义与评价也在降低,觉得工作没意思,出现应付、机械化状态,低效率,常出错,感到无能和失败,消极怠工,甚至离职转行。五是'去人性化',以消极、否定、冷漠的态度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包括自己非常亲近的人,容易对别人不信任、多疑、猜忌,充满批判性。六是攻击行为,一种是对别人的攻击性增强,摩擦增多,对家里人发火,打骂孩子;还有一种是自我攻击,自残甚至自杀。
职业枯竭的发展有五个阶段:一是蜜月期,刚参加工作,热情高,能源储备足,熬夜也没有事。二是能量耗尽期,热情下降,乐趣减退,筋疲力尽,身体不适。三是慢性症状期,过度地工作导致频繁生病或者不适,情绪易怒、暴躁或者忧郁。这个时候就必须给予调整。四是危机期,一段时间无法工作,社会关系出现诸多问题,明显感到焦头烂额。五是受创期。表现为心理、生理问题非常严重,已经威胁到职业生涯,甚至是生命。
职业枯竭主要带来四大危害:一是亚健康状态,甚至导致生命早衰。调查曾经发现工作优秀或者很奉献的人,因职业枯竭产生过生命浓缩的现象,寿命降低。二是导致人际冲突加剧,甚至家庭关系的破裂。三是工作效率降低,有的人对职业产生了恐惧感,甚至转岗、离职或失业。四是降低工作士气,破坏组织氛围,而且以极强的传染性影响到团队的整体士气,甚至导致团队瓦解。
预防职业枯竭主要有三大途径:一是要建立一种激励和关怀相结合的组织文化,这就需要一种比较好的领导风格,高要求,高关怀。如果高要求,低关怀,则离职倾向加剧;如果低要求,高关怀,则工作效率不高。必须为团队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大家更好地、更健康地、更快乐地去工作。二是保持温馨、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以良好的家庭氛围降低职业枯竭度。三是形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要制定自己身体所能承受得了的可实现的目标,不要目标过高,不能以丧失身体健康为代价。还要学会放松自己,安排好健康恢复期。另外,就是要不断去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消除才智枯竭;学会寻找一种适合自己身体的锻炼方式,提高职业枯竭的抵抗力。
总之,工作是美丽的,健康是幸福的,而不仅仅奋斗是幸福的。每一个都应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避免职业枯竭甚至心理枯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