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月饼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我国月饼的'始祖'。
' '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 ' '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玄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玄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 ' '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
' ' '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 '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