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腐败:老鼠不打,后患无穷。-《中国学术腐败批判》书评
在数年前的一天,一个叫王海的青年人走进了北京某著名商场。从此,中国消费者多了一分胆气,而诸多商家则多了一分寒意。'王海'成了'有些人'颇为畏惧的名字。时间转瞬到了今年,21世纪的第一个春天,随着一本仅仅22万余字的小书在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许多学界的所谓头面人物将不得不对'杨守建'这三个字回味再三,或者还会咬牙切齿。
学界的'王海'--杨守建浮出海面了。而这个'王海',他的第一声号角就如此犀利和有力,锋芒又是如此锐利。《批判》甫一完稿,就以其大胆而客观的揭露和入木三分的分析、严密无懈的逻辑(体系),让圈内人士'大惊失色',拍掌叫好。原上海大学法学院院长潘国和、复旦大学年轻的语言学博士申小龙、西南师大历史地理博士陈国生,这些曾几何时被誉为'杰出的天才'的学界诸公(其中潘国和最富传奇性:十年之间,他从一名中学化学老师摇身一变成为著名的法学家、法学院院长,其中端倪,自不得而知),将不得不在这里摘下他们虚伪的高贵面具。而所谓填补国内法学研究空白的《南极政治与法律》、国内第一部《世界文明史》及其主编唐河、中国社科院'八五'重点科研项目成果《中国历史人口统计资料研究》、第八届中国图书奖获奖专著《文化语言学》(申小龙博士'著'),也不得不脱下他们头上那层玫瑰色的光环。
中国第一大辞书案、九十年代中国第一书评案、中国语言学界第一诉讼案,还有众所周知的华东理工胡黎明案'虽语涉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等中国学术重镇,作者亦毫不隐讳,秉笔直书,诸多内幕,俱现纸上,告知读者一个真实、具体、完整的中国学术界。
学术腐败,触目惊心,老鼠不打,后患无穷。而以往的批判与打假多是单兵作战,火力不够集中,效果更不明显。这也正是潘国和等人得以在以清高自许的学术界十年'大旗不倒'还'蒸蒸日上'的重要原因。
杨守建,一个很平凡的'闽'人,勇敢地站了出来,并不惜数载之功,借《中华读书报》实习记者之便宜身份,收集资料,终于写出这本'打假专著',对'腐败分子'当头棒喝,活画出该等人物的可恶而又可怜的嘴脸。并以真面目展现与世人(自然也包括被批判者)面前,其勇气与魄力,与整天戴着墨镜的王海相比,大概不止是庶几近之吧?在这样一个'王海'面前,潘国和辈是否还有揽'书'自照,直面甚至诉讼的勇气呢?我很怀疑,揭露本身也就是一种胜利。可能还只是冰山的一角。但中国学者的责任感和学术的圣洁无上,绝对不会允许这帮害群之马在21世纪尚有藏身之地。
如果说官员腐败是中国现代化的减速器的话,那学术腐败的后果或许就是中国现代化在某一天停在了门槛近旁。借用古人的一句话来告语诸位潘国和辈,并为杨守建君贺:'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不信,就'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