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这本书开始在网上流传很广,印成书后很畅销,可能您自己也没想到吧。我也是听朋友介绍才关注这本书的,两个月前我发了一篇书评,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可见口碑的力量,无论怎样精心策划的图书营销也比不上。当初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本书?
□写这本书的初衷,确实不是出于策划或设计,也完全没有走'畅销书路线'的刻意。上市之后的热度,真的令我意外,也被市场和读者的接受和鼓励感动。触动我开始思索和探究这本书主题的,应该回溯到十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在全世界众目睽睽之下,若干个原本并无危机迹象的国家和地区经济和金融系统在以天为单位的时段内陷入灭顶之灾。我觉得公众媒介给出的解源,既少数几个对冲基金的集中运作造成金融失衡失血,不足以解答我的疑问。如此规模和深度打击程度的金融战的背后是什么,这个好奇和质疑,引领我去追寻幕后金融集团的线索和脉络,渐渐地,一个个,一点点看似毫无联系的事件'碎片'逐步'拼'出一幅令人触目惊心的巨图。我将这幅图景付诸文字,开始《货币战争》的构思。对于中国金融现状的意义,我想我是想以这本书传达出一个警示的信号,在当前中国金融进一步开放的环境下,我们是不是应当加强'战争'和'战备'意识?虽然中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和金融体系同西方有很大的不同,但货币和金融的本质是一样的,内在规律是一致的,极少数利益集团的全球财富攻略是一体的。中国成为国际金融家的攻击目标只是时间问题。忘战则必危。
■您这本书之所以畅销我个人觉得有两个因素。第一个是中国经济发展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尤其是2006年到2007年,人民币升值,房价翻倍地上涨,股市突然的繁荣和频繁的震荡,物价飞速上涨。老百姓惶恐,再不关心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的人,也关心自己通过辛勤劳动赚来的钱的安全。所以,对您的书哪能不关注呢?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更多是试图从宏观层面解读历史和金融,从战略角度思索世界财富真相,并不是专注于微观和具体战术讲究如何守住自己的钱包,也绝不是意图让百姓心里发慌,认为钱存进银行就是被'暗算'了。要是单纯从'如何保值个人财产'解释书中观点,恐怕是误读了这本书。这本书出人意料地在普通读者中引起热烈兴趣和思索,也从另一个角度启发和坚定了我的相信:基于人民百姓的觉醒、警惕,继而清醒,明智面对金融战争的民间力量,是足以抗衡来犯的金融大鳄的。
■第二个因素,这本书文笔很好。故事描述得很生动,讲故事的手法很受老百姓的欢迎。虽然网上有评论说这本书不专业,很多概念被偷换或混淆,例如关于通货膨胀的概念和货币稳定的概念;但是我觉得读者不需要专业的艰涩的大部头金融专著,需要这样深入浅出的、好看的故事。何况书中描写的基本事件还是有历史根据的。
□这本书原本就是写给大众读者的,力求避免连篇专业术语深奥复杂概念。我并不认为文字艰深莫测才能显示'水平',金融世界的本相也并不是一堆晦涩迂回的理论,而是本于'人'发生的活生生的故事,我只是将他们以活的和好看的平实语言传达出来。
■还有观点认为,如果在美国,您这本书一定会被当成'阴谋论'的书籍。这类书在美国很畅销,如《达'芬奇密码》。您这本书跟正统的商业史有所不同,更像中国古代的'通俗演义'。您用自己的主观逻辑将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串起来,表达您主观猜测的一些观点,对读者有误导。您怎么看?
□所有参考信息和史实记载都来源于公开公共资料,并非建立在臆想和假说基础上。我是在海量的公开信息中逐步寻索出一些被刻意淡化或掩盖的事实和现象,进而探求其根源和动机,力求接近真相。至于以主观逻辑依据史实线索进行推演,就一定是误导读者吗?我们打个比方,一个侦探在案发结束后很久开始侦破工作,他必须根据仅存的、被掩盖被破坏被歪曲的线索步步为营推演出案发过程和背后内幕。我的想法是,我们更应专注于这个推导分析体系的依据、逻辑、实质和张力,从而深入探索,力求尽可能还原已消失和掩盖在时间中的真相。
■网上还有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货币战争',没有谁要对中国实行打击,自己别吓唬自己。我倒觉得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战争'无处不在。197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迅猛,工业产品竞争力很强。美国和欧洲各工业国很害怕。为了遏制廉价日货出口狂潮,1985年,美、法、德、英的财政首脑就采取过相应的手段,迫使日本签署了'广场协议',从而逼迫日元升值30%。而'广场协议'被公认是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日本的工业品只能向亚洲各国寻找出路。日本经济到现在还是萎靡不振。现在中国廉价劳动力使中国产品大面积占领世界市场,美国呼吁人民币升值目的是同样的。自由市场竞争的目的就是搞跨对手,怎么能说战争不存在呢?我个人觉得,战争与阴谋都存在。如果说阴谋不存在,1990年代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鼓励中国实验'休克疗法',幸好当时中国没上当。循序渐进的改革使中国取得了这么好的发展。而俄罗斯和东欧的工业基础给休克疗法弄没了。美国、欧洲的工业品占领了他们广大的市场。这还不是阴谋吗?中国目前很多金融政策的制定者是美国留学回来的,掌握的是美国主流经济学的观点,就像您说的,非主流的他们看不到,有人来提醒他们一下是很好的。您和您的书就是提醒者。
□我仍然确认,现在不是考虑金融战争是否存在的时候,而是这种关乎国运民生的挑战离我们有多近有多危急。时时处处都有明显态势,对手早已公然以战争状态和手段扬长入主,超级国际金融集团莫不把他们的瞄准镜聚焦到中国,且势在必得。而如果不建立对货币战争的警备意识,一味认为外资入主是好事是好机遇,那真是把国民财富置于危崖而不省了。我们一直强调的并不是将全部外资拒之门外,而是在有'战备意识','危机预警'的准备下进行金融开放。
□中国的真实通货膨胀比这个更高,其实CPI不是衡量通货膨胀的科学指标,因为这里面没有考虑资产通货膨胀的因素,真正准确测量通货膨胀只有一个办法,就是不受控制的黄金价格,但是现在黄金价格也被控制了,所以我们对通货膨胀的监控在一定程度上是失灵的。从真正的货币增发到形成通货膨胀的心理预期,有三到五年的滞后,老百姓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形成通货膨胀预期的时候已经不可逆转了,通货膨胀的指数只会进一步增加,很难有一种很好的办法,除非对货币供应踩'急刹车',否则9月份的CPI会更高。
■您在书中提倡中国少储备美元,多储备黄金。可从历史上金本位体系的35年是自由资本主义繁荣昌盛的'黄金时代',但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使各国难以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执行有利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受到较大制约。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也说明了金本位制的缺陷。在美国目前是第一经济强国的情况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依赖对美国的出口,您主张放弃美元,是否考虑到中国经济对美国经济的依存度?
□我想当前的状况并不是中国经济要放弃美元,而是美元在'自暴自弃',以谋求制高点的全盘优势。只有黄金白银能够以其历经人类社会数千年流传洗炼出的恒定价值,在疯狂加速膨胀的虚拟经济中把持定位。史实证明,当今西方世界几大资本主义强国都是在金本位制度下迅速完成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黄金时代'究竟是经济升腾的'紧箍咒'还是'定海神针',值得我们再三考量。
■您认为中国目前还存在哪些没有显现的金融风险,该怎样防范呢?
□咱们老百姓有句老话说得好,只有千年做贼的,没法千年防着贼。我更倾向从战略大视角上对金融安全进行宏观考量,而不是拘泥于在漫长防线上忙于修补。
■我看您未来还有很多写作计划,能给我们谈谈这方面的情况吗?
《货币战争》预期构造成系列丛书,包括集中探讨中国金融市场面对挑战和冲击的《中国对策篇》,解析欧洲、亚洲银团势力博弈的《欧元篇》、《日元篇》,详解金融衍生工具和市场操控手段的《货币战争武器篇》等。
采访人:郑杨 受访人:宋鸿兵 出处:中国图书商报 2007年9月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