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让很多中国人玩得心跳:房价飞升,股市暴涨。已在去年跃升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又迅速攀升至1.4万亿美元。贫穷的记忆还未抹去,财富之门轰然打开。此时,一本财经图书'《货币战争》悄然风靡。
政府官员、公司白领、金融行业从业者、持有房产的投资人、学者,以及买了股票的'散户',都被这本讲述金融史的畅销书搅得寝食难安。'十一'长假期间,重庆市某区政府给400多名副处级以上干部布置的'家庭作业',竟是'阅读《货币战争》'。
'你的书颠覆了我的世界观!'我买了几十本书送给朋友同事。'股市什么时候到头儿?'普通人能逃过国际银行家的大阴谋吗?'物价飞涨,到底该把钱投向哪里?'你揭露的事实触动了人家的痛处,没遭到报复?!'
好评也伴随着争议。国内一家知名的财经咨询机构说:'这本书反映着一个古老传统的封闭社会,面向全球化过程中的集体胆怯。'另一则评论直接把《货币战争》总结为不值钱的'阴谋论'如果照此而行,中国恐怕得坐上时光穿梭机回到19世纪。'
争议如同发酵剂,加速了这本书的火爆流行。上市3个月,《货币战争》连印8次,印量超过20万册。
有网友戏称,宋鸿兵就是'金融学的于丹'。那位大学女教授在电视上口若悬河,教导人们怎么'亲君子,远小人'。而宋鸿兵这个华裔美国信息工程学博士,却用了通俗演义的写法,提醒国人:谁会偷走你口袋里的钱。
对于挣了几个血汗钱的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可是个天大的问题。
你可能被泡沫吞噬?
'宋氏理论'警告说,当下的楼市和股市,如同一对被快速吹大的资产'双泡沫'。先是大量外部'热钱'通过各种正规或非正规渠道进入,吹大泡沫,一等时机成熟,'热钱'获利之后就大规模撤离并抽走资金,资产泡沫将突然炸裂。结果必然是,投资者就像被晾在沙滩上的鱼干一样被'套牢'。
单是'泡沫论'的提醒,可能并不新鲜。多年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就说:'价格的下跌总是比上涨更加迅猛,一只充足的气球一旦被戳破,就不会有条不紊地漏气。'而国内股市和楼市一路高歌过来,伴奏曲恰恰就是'与泡沫共赢'。言下之意是,没有泡沫的啤酒不好喝,适当的泡沫才能让投资者获得可观的回报。
而宋鸿兵不把'泡沫的生成'只看作'市场的自发行为'。相反,他认为,这种'热钱'的来去腾挪,有计划、有预谋、有组织,是有人在背后操纵的。正因如此,自以为聪明的普通投资者根本不可能预知泡沫何时破裂,当然也无法成功'逃顶'。
他进一步的推论更让人心惊肉跳:目前,在一小撮儿'金融寡头势力'的策动下,'金融恐怖分子'即将对中国经济发动一场不流血的'货币战争',妄图把中国劳动者多年积累的财富席卷一空。
这个说法'很唬人'。在北京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博士找到宋鸿兵,当头便问:你有何依据?!中国要参与并融入国际金融市场,遵循国际金融秩序和'人家的游戏规则',这些难道都有问题了?
面对类似质疑,宋鸿兵的回应总是很婉转:理论是灰色的,而历史和现实是活生生的。他引以为证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近邻日本。
20世纪90年代,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多数经济学家们把这解释成一次'非理性的癫狂'。可日本作家吉川元忠却以哀叹的口吻,把这个过程称为'金融战败'。经统计,就财富损失的比例而言,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后果,几乎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损失相当。
在宋鸿兵看来,当年日本的经济危机,就是'国际银行家'即金融寡头势力,针对日本发动的一次'全方位、立体化金融突袭',从而一举给日本经济'剪了羊毛'。
当年的日本,像今天的中国一样,是老老实实一手一脚努力创造物质财富的典型,对于虚无缥缈的金融财富理念始终持怀疑态度。这种发展实物经济的逻辑很单纯,努力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向中高端市场缓步上升,直至所向披靡,同时也成就了日本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和债权国地位。
然而,从1985年'广场协议'签订,在美英等国压力下,日元在3年中升值了一倍。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种'升值药方'的疗效类似吞服大剂量激素,造成日本经济出现'金融系统内分泌'严重紊乱。日本经济体系开始'气血'失衡,股市房地产等'脂肪组织'迅速增生,生产出口行业的'肌肉组织'严重萎缩,经济'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症状如期出现。
更隐蔽的'阴谋',是诱发这些并发症。1987年国际银行家们推出了新型特效药'巴塞尔协议,要求从事国际业务的银行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这让普遍存在着资本金偏低问题的日本银行,只有依靠银行股票高价格所产生的账外资产才能达标。
最终,在1990年1月12日,美国在纽约股票市场利用'日经指数认沽权证'这一新型金融'核武器',发动了对日本东京股市的'远程非接触式'战略打击。多症并发的日本金融系统当即发生中风,导致了随后长达17年的'偏瘫'。
这看上去,好像好莱坞大片,让人目瞪口呆。
'很多人只从内部思考,但金融一体化的今天,所有经济问题都是全球化的,你必须同时从外部考虑。这是一场战争,如果被人家刻意打击怎么办?'
宋鸿兵略带嘲讽地对本报记者说,今天几乎一模一样逼迫人民币升值的药方,又被热心和急切的美欧'金融大夫'们介绍到了中国,所不同的是,中国经济的身子骨却远不如当年的日本。
谁在偷你口袋里的钱?
10月下旬,上证A股开始了1000点的深度调整。针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则风声渐近。人民币汇率继续向历史高点挺进。而远在美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出现了针对中国股市的'做空'产品'各种迹象似乎正向宋鸿兵的预言靠近。
这还不是《货币战争》给人带来震惊的全部。'最大的泡沫,其实不在股市、楼市,而是货币发行本身。'宋鸿兵说,滥发货币不但使购买力下降,更是个财富重新分配过程。
这里面隐藏着通货膨胀的秘密:距离过量印刷出来的钞票越近的人,就越占便宜(比如最早贷款卖房的人),越远越晚获得钞票的人,就越倒霉'因为当他们拿到钞票时,物价早已高得离谱了。所以,那些靠养老金生活和老老实实储蓄的人,将是通货膨胀'最大的输家'。
宋鸿兵提到金融史上一个重要事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这发生在1971年,尼克松政府取消了美元可以兑换黄金的承诺,美元从此开始了超量发行的历史。据宋鸿兵估算,美元在与黄金脱钩之后,到今天购买力至少已跌去90%。
这意味着什么?从1971年以来洪水般泛滥的美元,正在悄悄地剥夺全世界各国劳动者的钱财,并且加重着世界范围的贫富不均。2006年,一项联合国的调查报告显示,财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加速向少数人手里集中,目前世界上大约2%的富人拥有着一半以上的世界财富,而最穷的一半人口连1%的财富都不到。
这个道理反映到中国,问题如出一辙。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市场猪肉、粮食、食用油涨价很快,通货膨胀预期加大,重要原因就是国外'热钱'不断流入,造成国内货币不断增发,钱越来越毛了。
他说:'在这种环境下,老百姓怎么办?你要么存钱,货币购买力在下降,就是肯定亏损,被通货膨胀吃掉;你要么投资,股市、楼市,又可能冒极大风险,这似乎把大家逼到一种没有选择的道路上。'
谁是这个世界的掌控者?
他的'金融学掘墓人'事业仍没有停下脚步。宋鸿兵继续将探究的锄头伸进'金融操控者'的墓穴中。
他注意到,一个叫'国际银行家'的精英群体,早在200年前,就开始通过'货币的阴谋'统治世界,而今天,他们仍是操控整个世界的幕后之手。相比而言,宋鸿兵认为,索罗斯、格林斯潘等人,不过都是'前台表演的演员',或者只是些为幕后操控者辛勤服务的马前卒。
已被现代人遗忘的欧洲金融权贵罗斯切尔德家族(Rothschild),成为他追踪的目标。据他估测,早在1850年左右,发源于欧洲的罗氏家族就积累了相当于60亿美元的财富,如果以6%的回报率计算,到150多年后的今天,这个家族的资产将至少在50万亿美元之上,约是当今那些'首富'们的1000倍。
他还相信,崛起于美国的摩根财团、洛克菲勒财团,也都与罗氏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这些国际银行家们能有多大神通?从1815年下注滑铁卢之战,从拿破仑皇帝的失败中赚取巨额财富,进而直接掌控英国货币发行权;到进军美洲大陆,与新生美国政权展开百年争夺战,制造若干起总统刺杀案,通过建立美联储银行抓住了这个帝国的货币中枢;再到制造上世纪30年代世界大萧条,资助希特勒上台,操纵战争贷款,并成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真正受益人'宋鸿兵引用美国乔治城大学历史学家卡洛'奎格雷的话说:'金融资本势力有一个极为长远的计划,它旨在建立一个金融系统来控制世界,一个被少数人控制的、能够主宰政治体制和世界经济的(机制)。'
'这是我一口气读完的书。'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吴闻说。《货币战争》印证了他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不过,他也同样希望作者讲述的故事纯属臆想,'因为这样我们便可以坚守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致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一个中肯而带有怀疑论色彩的评论,说明了《货币战争》的颠覆性叙述带来的震撼效果。而这对多年来作为信息工程师供职于美国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宋鸿兵来说,却绝不是早晨醒来时对夜晚恶梦的追想'这就是他坚信的'真实的世界'。
中国青年报 王磊
- 欢迎来到文学艺术网!